科研动态

首页 - 科研动态 - 正文
前沿碰撞,共探创新•化材学院举办第二届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研讨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作者:方丽    来源: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    时间: 2025-07-04

6月26日上午,化材学院2026年研究生招生宣传活动周·第二届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研讨会(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在学院学术报告厅圆满举办。本次研讨会特邀秦四勇教授、张俊珩副教授带来前沿学术分享,更有8位优秀研究生展示最新科研成果,吸引众多师生参与,共同聚焦学科交叉前沿,探索创新发展路径!

IMG_256

研讨会现场。  化材学院供图

研讨会开场,秦四勇教授率先带来一场“肽自组装纳米材料”的学术盛宴,系统的讲述了肽自组装纳米材料的构建及其生物医学应用,从体外组装到原位组装的视角,对近年来肽组装体在肿瘤和细菌的成像与治疗等生物医学应用领域进行了归纳总结。通过丰富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他向大家展示了肽自组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为在场师生打开了生物医学材料研究的全新视野。

IMG_256

秦四勇教授报告现场。  化材学院供图

紧接着,张俊珩副教授以“超支化聚合物的增强增韧与循环利用”为题,展开精彩报告。张副教授凭借深厚的学术功底和独特的科研见解,通过分子工程策略和动态多尺度结构设计,深入剖析了超支化聚合物对可逆交联聚合物网络介观拓扑结构转化的调控机制。报告中,他将复杂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生动地呈现了超支化聚合物研究中的创新思路与技术突破,让在场师生对聚合物材料的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IMG_256

张俊珩副教授报告现场。  化材学院供图

接下来,8位优秀研究生也走上讲台,分享自己在科研道路上的探索与成果。

吴娱聚焦生物基超支化环氧树脂,深入研究其合成方法、性能调控手段,探索高值循环回收利用的新路径;孟彦良运用氢键网络致密化策略,成功构筑聚氨酯功能弹性体;韦靖媛致力于超支化聚氨酯微观结构调控,并实现性能可视化研究;李丹则专注于碳纤维/生物基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制备及降解循环利用,为材料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思路。

IMG_256

研究生汇报现场。  化材学院供图

梁慧玲另辟蹊径,研究超长室温磷光聚合物的构筑及其在防伪领域的应用;马云可通过超支化和线形拓扑结构的巧妙设计,实现碳纤维环氧树脂复合材料的增强;莫钦研发肿瘤微环境激活的多肽纳米组装体,用于磁共振成像引导的多模态肿瘤治疗;李凯微深入探究仿肿瘤细胞外基质有序的肽液晶凝胶构筑及其促瘤机制,为肿瘤研究提供新视角。这些汇报展现了化材学院学子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勇于创新的科研精神,赢得了现场阵阵掌声。

 

IMG_256

研究生汇报现场。  化材学院供图

随着最后一位同学汇报结束,化材学院第二届学科交叉与前沿创新研讨会圆满落下帷幕。此次研讨会不仅是一场学术的交流盛会,更是思想碰撞的创新平台。相信在专家的引领和优秀学子的带动下,化材学院师生将在学科交叉的道路上不断探索,取得更多创新性成果,为学术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期待下一次学术之约,再续创新篇章!

   责编:侯睿    审核:张道洪    上传:邹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