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教学科研    正文
国家艺术基金人才培养资助项目“鄂西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高研班在我校开班
作者:李燕 李成睿 文章出处: 发布时间:2019-06-26

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南方少数民族建筑的优秀代表,2011年,其营造技艺就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也面临着传承无人的困境。6月22日上午,由我校美术学院赵衡宇老师主持的项目“鄂西土家族吊脚楼传统工艺传承与创新设计人才培养”高研班在我校学术交流中心开班。中国建筑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民族建筑研究会副会长李先逵,教育部高等学校艺术类专指委委员、江南大学设计学院博士生导师过伟敏等授课专家、国家艺术基金督察组专家代表杨先艺教授等出席开班式。新华社、湖北日报、武汉电视台、荆楚网、《华中建筑》杂志社等多家媒体到场采访。

该项目系国家艺术基金2019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经过严格选拔,来自湖北、湖南、四川、江西等地参加此次培训的35名学员最终入围,他们中有汉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等学员,职业有高校教师、企业设计师、民间手工艺人等,其中高级职称以上者4人,硕士学历以上20人,博士学历2人。授课教师则涵盖了民族学、建筑学、设计学、工艺美术等领域的众多知名学者、专家、非遗项目传承人与杰出工匠等。培训班为期3个月,以“传承、创新相融汇”为设课原则,学员们将在我校和鄂西民族地区展开系列教学实践活动,其成果将在武汉、鄂西等地举行相关系列展览。

开班式上,我校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陈强胜表示,该项目不仅在于保护、传承民族建筑的工艺,助力传统工艺的振兴,更在于弘扬民族文化与工匠精神,将之注入时代的脉搏与现代新城乡生活中。李先逵教授认为,此次项目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保护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希望项目学员把文化自信落实到实践当中,弘扬民族建筑文化。杨先艺教授认为,鄂西土家族吊脚楼是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此次项目能让传统非物质文化遗产发扬光大,意义深远。

开幕式上,58岁的恩施州吊脚楼非遗传承人熊国江师徒应邀进行了吊脚楼技艺现场展示。

(编辑:刘虹  来源:党委宣传部)


版权所有©  2016 中南民族大学 鄂ICP备05003346号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 邮编 430074
公安备案号:42011102000817
联系我们| 旧版登录 | 技术支持:焦点网络 最佳分辨率:1440*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