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金属所刘洪阳研究员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中科院金属所刘洪阳研究员应邀来我院作学术报告

20251010日下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刘洪阳研究员应邀莅临我院,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学术报告厅作了题为“亚纳米金属催化与氢碳资源利用”的学术报告。本次报告由研究生院副院长张泽会教授主持,我院部分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此次学术活动。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国家重大战略目标,而氢能技术与碳资源的高效利用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关键路径。开发高效、稳定的催化剂是提升氢碳资源转化效率的核心。然而,传统催化剂存在活性位点模糊、贵金属利用率低、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其工业应用。因此,在原子尺度上精准构建金属催化材料,并深入理解其构效关系,对于推动绿色低碳技术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报告中,刘洪阳研究员系统介绍了其课题组近年来在亚纳米金属催化材料的精准构建与性能调控方面的系列创新成果。他重点阐述了如何通过先进的合成策略,制备出结构明确、尺寸均一的亚纳米团簇及单原子催化剂,并详细探讨了这些模型催化剂在加氢、脱氢等关键反应中的构效关系与催化机理。此外,刘洪阳研究员还结合自身从博士到国家研究中心课题组长的科研历程,生动分享了在科研选题、团队建设以及产学研合作方面的宝贵经验。他鼓励青年学子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勇于探索基础科学前沿,并致力于将实验室的创新成果推向工业应用。其精彩的报告内容和真挚的分享赢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报告结束后,刘洪阳研究员与在场师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与会师生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报告人简介:刘洪阳,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课题组长、学术委员会委员。本科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随后在美国密苏里州立大学和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聚焦国家的“双碳”任务,开展亚纳米金属催化材料的精准构建与氢碳资源的优化利用研究。曾荣获纳米研究纳米催化青年创新奖、中国科大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辽宁省“兴辽英才”青年拔尖人才等荣誉。担任《Journal of Energy Chemistry》、《Materials Today Sustainability》、《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 Technology》等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已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项目(3项)以及中国石化、中国中化、中国华电等企业合作项目30余项。在《Science》等高水平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150余篇,论文被引用10000余次。近5年,以通讯作者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包括:Nat. Catal. (2)Nat. Commun.6篇)、J. Am. Chem. Soc.6篇)、Angew. Chem. Int. Ed.2篇)、ACS Catal.10篇)。已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31项,其中带领研究团队开发的碳载亚纳米钯团簇催化剂,在中国中化12万吨二硝基甲苯加氢制甲苯二胺工艺中实现工业应用,为企业节省贵金属使用成本8000余万元,有力助力了企业低碳减排与国家“双碳”目标的实现。


作者:贺捷   责编:王立   审核:祁帆    发布:张朝冲    发布时间:2025-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