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拔与管理办法
中南民族大学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拔与管理办法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高等教育重大计划,全面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的重要内涵建设。根据教育部和湖北省有关文件精神和我校”卓越计划“工作方案,为确保”卓越计划“的生源质量和培养质量,特制订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拔与学业管理办法。

一、招生专业及招生名额

学院将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每年级开设1个“卓越计划”实验班,每班招生不超过30人。

二、”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学生选拔办法

1、学生选拔基本原则

选拔工作坚持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做到信息公开、流程规范、沟通及时。在学生自愿的基础上,以学生综合能力为主要参考指标,注重对学习状况和态度的考察。

2、选拔方案

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本科生均可自愿报名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的选拔,报名学生应品德优良,身体健康,无违规违纪记录,立志从事工程实践工作,具有成为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潜质。已完成所在专业分流前培养方案学分要求。除通识选修课外,已修读的培养方案要求的课程无不及格记录。

学院成立卓越班综合测评工作专家组,组织进行综合测评工作。综合测评工作专家组一般由5-7人组成,综合测评内容应包括职业素质及从业意愿、知识面、逻辑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心理承受能力、团队精神、实践动手能力等。采用学生自主报名,对报名者进行面试,再结合其以前的课程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力最终确定卓越工程师实验班入选学生。学院依据申请学生第一学年综合成绩,按照不低于1:1.2的比例确定进入面试的学生。综合测评成绩总分为100分。按照综合成绩高低进行择优录取。选拔进入卓越班的学生名单,在全院范围内公示三个工作日,无异议后方能生效。

3、综合成绩计算方法

综合成绩由学生的学业成绩、奖励分成绩和综合测评成绩组成,计算公式为:综合成绩=学业成绩×85%+奖励分成绩×8% +综合测评成绩×7%

学业成绩为学生培养方案有学分要求的所有已修课程的平均成绩,换算公式为:学业成绩=50+平均学分绩点(GPA×10

奖励分成绩总分为100分,换算公式为:奖励分成绩=奖励分之和÷15×100,奖励分为学生获得各级表彰、学科竞赛奖项以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各类发明等,学校按照一定的标准给予奖励积分,但各项奖励分累计不超过15分。

4、奖励分具体计分办法为:

(1)获全国、湖北省优秀共青团员(团干部)荣誉称号者分别奖励5分、3分;获中国、湖北省青年五四奖章者分别奖励5分、3分;获中国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湖北省青年志愿者优秀个人奖分别奖励5分、3分;获全国、湖北向上向善好青年荣誉称号者分别奖励5分、3分;获全国、省部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类荣誉表彰者分别奖励5分、3分。以团委认定的为准。

(2)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获奖按下表计算奖励分值:

创新创业类竞赛奖励分值表

竞赛等级

特等奖

一等奖

二等奖

三等奖

A

15

9

7

B

9

7

6

5

C

7

6

5

4

D

6

5

4

3

A

5

4

3

2

B

4

3

2

1

C

3

2

1

0.5

创新创业类学科竞赛团体获奖的,只对前五名分别按100%80%60%40%20%比例参照上表给予奖励分值。论文、竞赛、专利与学生专业所属学科是否相关由专家审核小组审定。

(3)学生参军入伍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奖励10分,荣立三等功奖励5分,参军入伍服兵役奖励2分,以党委学生工作部(处)认定的为准。

(4)赴学校认可的国际组织、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国外高校实习分别奖励3分、2分、1分,以国际合作与交流处认定的为准。

(5)学生公开发表与本学科相关的学术论文,对于独撰、合著的第一作者分别按照以下标准给予奖励分值:B1类及以上每篇分别奖励10分、8分;B2类每篇分别奖励8分、6分;C类分别奖励6分、5分;D类分别奖励4分、3分;E类分别奖励3分、2分。刊物等级参照《中南民族大学科研成果评价指导方案》(民大发〔202259号),以科学研究发展院认定的为准。

(6)在校期间,以中南民族大学为第一专利权人,学生本人为第一发明人,完成与本学科相关的国际发明专利(欧美韩日四大局)和国内发明专利分别奖励10分、6分,以科学研究发展院认定的为准。

(7)以上6类奖励中每一类只取一项最高奖励分。论文、竞赛、专利与学生专业所属学科是否相关由各学院审定。一项成果多次获奖以最高分计,不累加。

学科参赛获奖为独立参加或作为主力成员参加与学业相关的国内权威竞赛,并获得三等奖及以上奖励,国内权威竞赛限定为全国赛,国际赛事参照执行,其标准不低于国内赛事相关标准和要求;竞赛范围参照《中南民族大学大学生创新科技活动管理办法(修订)》(民大发〔202137 号)及当年最新版学科竞赛目录(国家级D等及以上竞赛)。学术论文为学生本科阶段在高水平期刊上,独撰或以第一作者发表的与学业相关的科研论文,学生与其亲属或其他利益相关者合作的科研成果,不纳入加分指标认定范围,学术论文及发明专利参照《中南民族大学科研成果评价指导方案》(民大发〔202259号)。

三、培养模式

遵循工程的集成与创新特征,以强化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与工程创新能力为核心。着力推动基于问题的学习、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案例的学习等多种研究性学习方法,加强学生创新能力训练。强化企业学习内容,学习企业的先进技术和先进企业文化,深入开展工程实践活动,参与企业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

四、管理模式

1.学生配备由学院教师和企业专家担任的双导师,校内导师原则上由相应专业具有副教授职称或者博士学位的教师担任,且目前具有在研的科研项目。校内专业导师负责制定学生学业规划,帮助学生确定学习内容、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工程探索和完成学位论文等。企业导师由企业工程师担任,负责学生现场实践和工程课题的指导;学院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配备专门的项目开展环境。原则上每位校内导师指导的学生人数最多不超过5人,校外导师与学生的比例原则上不低于1:10

2.每个班级设置一名班主任,指导学生按照专业导师制定的学业规划进行学习,掌握学生修业情况,及时对学生的学业问题进行辅导,帮助学生合理规划大学生涯。组织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创新、学科竞赛、科技竞赛。

3.卓越班实施小班教学,专业课程原则上以小班授课为主。积极改革卓越班的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适当引进和选用国际一流教材和案例;努力探索卓越班实践教学改革,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大力推进卓越班教学方法与手段改革,以启发式、案例式、讨论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自主开展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潜能;不断深化卓越班课程考核方式改革,进一步加大专业课程形成性考核的力度,建立理论考试、平时作业、课程论文、调研报告、实践操作等多元化的课程考核体系。

五、淘汰机制

凡有以下情况之一者,必须转出到原专业的普通班继续学习:

1出现违法违纪行为,受到严重警告及以上处分的;

2出现违反校纪校规行为;

3)在企业学习阶段,违反企业管理规定,造成责任事故或影响恶劣的;

4)在学习阶段,累计出现二门及以上必修课程不及格的或GPA 2.0以下的;

5)因其他原因,不能继续完成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