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教育部网站正式发布《关于第三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结果的公示》,我院捷报频传 —— 韩晓乐老师团队负责的《物理化学(A1)》成功获评 “国家级线下一流课程”,洪景萍老师团队主持的《化工仿真实验》荣获 “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此次双课程同时获批国家级荣誉,不仅是两位教师团队深耕教学领域的成果彰显,更是我院坚守本科教育高质量发展、持续推进教学改革的重要里程碑。
深耕四十载,《物理化学(A1)》打造线下教学标杆
作为中南民族大学化学系列重点建设课程,《物理化学(A1)》的教学历史已逾 40 年。长期以来,坚持学生为中心,重视教材选用,持续进行课程内容、技术、方法的综合改革。自2017年开始,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建设微课、慕课,打造智慧课堂。自2021年以来,坚持一流导向,打造高阶能力培养课程,专业课向通识课辐射,建成知识图谱课程、实施精准教学。
创新破难点,《化工仿真实验》引领虚拟教学新范式
洪景萍老师团队主持的《化工仿真实验》,则以 “立足教学、教研融合、面向工程、开放共享” 为核心教学理念,为化工类实验教学开辟了全新路径。课程核心模块 “碳资源间接转化制清洁液体燃料用催化剂的制备及构效关系研究虚拟仿真实验”,通过虚拟仿真的方法模拟工业催化剂的研发过程,有效突破了费-托合成实验受限于“反应原料和过程危险性大”、“实验能耗大”、“原料成本高“、”实验难全覆盖“等教学难点,具有较强的学科前沿和技术实用性,并引进了虚拟实验的“可容错”特性,有效弥补实际教学的不足。通过现代化信息手段和云资源库建设,实现教学资源与仿真实验的开放与共享,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
双课齐获批,教学改革再启新程。此次两门课程同时斩获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认定,是教育部对我院本科教学质量与课程建设水平的高度认可,更是我院多年来坚持 “以课程建设为核心,以教学改革为动力” 的生动实践。未来,我院将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总结两门一流课程的建设经验,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院更多课程参与到高质量课程建设中来。同时,学院将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不断提升教师教学创新能力,为培养更多具备扎实专业素养、卓越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为学校本科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作者:孙莹 责编:李琳 审核:祁帆 发布:张朝冲 发布时间:2025-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