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left top-right
新闻动态
定位图标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凝聚实践智慧,共探成长路径 我院举办本学期首次师生学术交流会

10月20日,我院研究生会举办本学期首次师生学术交流会,特邀青年教师赵益晨主讲。本次分享围绕田野实践与社会调查报告创作展开,既为同学们传递实操干货,也为师生经验交流搭建平台,助力提升同学们的调研及报告撰写能力。

交流会上,赵益晨以“走向田野:个人调研经历漫谈”开篇,结合多地区、多类型调研项目,生动展现田野实践的价值与魅力。他重点解析了专项调研中“聚焦核心需求”与“挖掘关键信息”的实用方法,让在场同学通过不同地域、不同主题的调研故事,深刻理解“沉浸式观察”对调研工作的重要性,有效拓宽了同学们的调研视野与思路。

交流会现场照片。高亿欣

随后,赵益晨以“观察田野:社会调查报告生产过程”为主题,阐述社会调查报告从选题到成稿的全过程。他指出高质量调查报告需经“确定选题、现场调研、资料整理、拟定提纲、撰写报告”五个环节,且各环节需紧扣“实践”与“精准”两个关键词。选题要结合竞赛主题与现实需求,兼具创新与可行;调研要注重一手资料收集;整理需去伪存真;提纲要逻辑清晰;撰写则要结合案例与数据。

最后,赵益晨围绕“理解田野:由经验观察上升为理论认识”,解答“如何让调研成果更具深度与竞争力”。他提出实践到理论的五步路径:归纳问题,从调研现象提炼典型问题;文献梳理,找准理论支撑并挖掘创新点;方法选择,结合问题确定科学方法;实际分析,挖掘现象本质;得出结论,形成有实践与理论价值的结论。

在师生交流环节,学生代表分享实习实践经历,以多元视角注入青年实践力量,引发广泛共鸣。蓝润泽同学分享阿拉山口暑期实践经历,称此次实践活动既深化了对西部地区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理解,也明晰了所学专业在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张水清同学结合博州实践,指出西部地区对民族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等专业人才的迫切需求,为同学职业规划与就业选择提供新思路。季琦同学分享在喀什为期一个月的实践体验,坦言这段经历让她深刻体会到基层工作复杂性与重要性。

交流会现场合影。贺林琳

此次交流会的举办,既通过主讲人分享提供了专业实践方法与竞赛指导,也借助学生代表的经历传递了青年实践感悟,全方位激发了同学们对田野实践、报告撰写及职业发展的深度思考。同学们纷纷表示,将把所学所悟运用到后续实践与竞赛准备中,以更扎实的能力迎接挑战,在实践中实现个人成长与价值提升。


 

责编/高亿欣  审核/方清云、李从浩  上传/湛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