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left top-right
新闻动态
定位图标

您当前位置是: 首页 > 新闻动态 > 正文

“共享民族事务治理经验 助力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分论坛在我院顺利召开

       10月15日下午,“共享民族事务治理经验助力构建澜湄国家命运共同体”国际研讨会分论坛在北书院508顺利举行。本场分论坛由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承办,我院副院长方清云主持,副院长李学保、崔榕教授担任点评嘉宾“依法治理民族事务”为主题围绕民族事务治理相关议题展开。


分论坛现场照片。王一帆

论坛分为上下半场,上半场共有五位同学进行学术汇报。黄力首先发言,以广州市为例,分析了城市民族工作结构社会空间分异的现状并提出了实践完善建议;张雨慧随后从宏观视角出发,探讨了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体系的构建路径;胡凯强则将视野投向历史,以畲族为中心,考察了南京国民政府时期闽浙赣地区民族事务治理的现代化探索;樊美麟通过比较研究的视角,对中西方民族事务治理的模式与特点进行了深入辨析;崔雪梦则聚焦于法律制度,研究了民族区域自治法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制度逻辑与执行效能互动关系。发言结束后,崔榕教授对五位同学的汇报逐一进行了细致、深入的点评,在肯定同学们研究视角与思考深度的同时,也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


分论坛现场照片 周若冰

短暂休息后,论坛进入下半场。刘唤雨率先发言,系统阐述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逻辑前提、工作体系与实践路径;刘佳佳接着从基础理论入手,“天道”话语的建构为论题,构建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进行了初步的理论探索;王莙雁关注教育实践领域,基于统编版道德与法治新教材,分析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话语的教材叙事机制;赵嘉伟最后发言,他从跨学科视角切入,提出了基于“技术--文化”共生理论的人工智能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应用的新视角。发言结束后,李学保教授对四位同学的发言进行了专业而中肯的点评,对同学们的问题意识、研究方法与创新思维给予了充分肯定。

 

分论坛现场照片。王一帆

最后,方清云教授对本次分论坛作了简要总结。充分肯定了各位发言同学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热情,并勉励大家继续深耕,为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贡献学术智慧。

整场论坛议题丰富、讨论热烈,展现了同学们扎实的学术功底和敏锐的现实关怀,为“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这一主题提供了多元的学术思考,取得了良好的交流效果。

 

 

责编/王一帆、周若冰  审核/李学保、李从浩  上传/湛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