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0日下午,由校工会主办、各基层工会协办的第十期“榜样的力量”先进人物系列访谈在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工会主席宋发军出席活动。本次访谈邀请了药学院院长付海燕,科学研究发展院院长张道洪,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陈祥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李从浩,副院长李学保、方清云作为访谈嘉宾。活动由外语学院张佩老师主持,吸引了各学院师生代表等百余人参加。

付海燕教授长期从事食药安全品质和真实性溯源新方法新技术的研究,致力于保障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她入围了2024年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和2022年全球顶尖前10万科学家榜单,并担任中国青年化学家元素周期表Cd元素的代言人。付教授分享了其在食药安全领域的创新成果,并介绍了如何通过科普课程和便携式检测工具,让食药安全知识走进千家万户。

付海燕教授访谈现场


张道洪教授是国家民委创新团队和湖北省自然科学创新群体带头人,带领团队在汽车轻量化改性塑料界面增强和高效节能制造关键技术方面取得突破,荣获2024年湖北省科学技术发明一等奖。张教授积极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金发科技、太湖电工等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创建了企业研发中心,助力企业成功上市,创造了超百亿元的新增产值。张教授分享了其在科研领域的卓越成就和人才培养经验。



张道洪教授访谈现场


陈祥军教授介绍了自己通过野生动物拍摄坚定了追求人类学的心路历程,并以其丰富的田野调查经历,展现了人类学研究的魅力。他深入新疆的戈壁荒漠,探索野马的世界,从准噶尔盆地到帕米尔高原,足迹遍布草原与高山。陈教授强调,田野工作是人类学从业者的成年礼,通过扎实的田野调查,他对自然环境、野生动物及当地社会有了深刻的认识。他还分享了指导学生和发起读书会的经验,鼓励同学们勇于探索、无惧失败。


陈祥军教授访谈现场


李从浩、李学保、方清云3位教授共同介绍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的成果。他们强调,学院时刻牢记国之大者,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要求落实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教学、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试点建设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建设等各项工作之中,致力于将学院建设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重要人才培养基地、理论研究基地和新型高端智库。

 

李从浩、李学保、方清云教授访谈现场


“榜样的力量”访谈活动是校工会的品牌活动之一,旨在挖掘、总结并宣传我校在教学科研、教书育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方面取得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个人,让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在校园落地生根,激励广大教职工积极投身教育事业,为学校的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作者:宗茗 编辑:宗茗 审核:李海涛  上传:伍开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