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学院首页    新闻资讯    正文

武汉市科技局石军副主任一行来校调研师生科创工作

发布时间:2025-07-03   访问次数:  作者:韩文思  编辑:韩文思  审核:潘泽江  上传者:韩文思


2025年6月25日,市科技局科技成果转化促进中心副主任石军、企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科技金融部部长左俊来我校开展专题调研,本次调研的主题是师生科创与科技成果转化,座谈会在16号教学楼召开,会议由创新创业学院院长潘泽江主持,党政办、科发院、双创学院、资产公司等相关部门负责人和老师参会。


会议现场,李东旭摄

 

政校协同:政策赋能高校创新活力

潘泽江在开场致辞中强调,政校协同是释放高校创新动能的关键抓手。他提到,中南民族大学在民族地区特色产业技术研发领域积累深厚,期待以此次调研为契机,将学科优势转化为服务地方发展的实际效能,助力武汉市建立高校师生创新创业对口联系机制。“我们将以政策为桥、以需求为引,推动更多师生科创项目在武汉落地生根,为区域经济注入‘民大智慧’。”

市科技局左俊部长向校方详细传达了武汉市最新政策导向。他介绍,《武汉市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三年行动方案(2025-2027年)》已构建起“制度供给—资金支持—服务保障”全链条政策体系:在教师创新激励方面,以作价投资方式转化成果的团队可获不低于80%的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针对学生群体,休学创业学习年限可延长至10年,为青年创业者提供更灵活的制度空间。此外,左俊特别提及政策中“打造100亿元种子(天使)投资基金矩阵”的目标,倡议高校联合政府创投基金、校友资源共设专项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模式孵化项目。

全链条部署:打通成果转化实操路径

市科技局石军主任在成果转化工作部署中,结合《武汉市推进以科技为支撑的高校师生创新创业若干措施》提出具体举措:高校需与市科创局建立常态化成果登记机制,接入省级科创供应链平台实现信息共享,并培育技术经理人队伍推动合同规范登记。她特别指出,符合条件的师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可纳入新型研发机构管理,获取政策与资金支持;而政府投资的算力服务、云服务等将为创业师生提供不少于1年的免费服务。

针对师生创业的实质性支持,两份文件形成政策合力:三年行动方案明确到2027年要实现“高校在汉转化科技成果10000 项、新增高新技术企业 1000 家”的目标;若干措施则“真金白银”加码——新创办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师生购买商品房可获每平方米1000元、最高10万元购房补贴,创业企业首次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可获10万元一次性补贴。此外,政策还推出“青苗计划”,每年遴选100家初创企业给予3年内最高50万元滚动支持。

长效合作:构建创新生态闭环

潘泽江在总结中表示,学校下一步将重点推进专项基金设立、梳理可转化成果清单等工作。“政校双方将以政策为指引,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到项目孵化形成全链条协同,让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据悉,此次调研是武汉深化政校合作、建设国家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实践。随着两份文件的落地,武汉将通过“资金+服务+生态” 的组合拳,逐步构建“创新—创业—就业”良性循环。左俊强调:“我们希望通过政策组合拳,持续擦亮‘楚材聚汉共建支点’品牌,让高校师生的创新智慧在武汉找到最佳转化土壤。”

与会代表合影,李东旭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