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由我校“和合”辅导员工作室、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与喀什大学电子与通信工程学院共同发起的“语润边疆 数智赋能”推普助力乡村振兴实践行动在新疆喀什正式启动。一支融合多学科背景的青年实践队深入乡村社区,以“语言为桥、数字为翼”,为边疆地区振兴注入新动能。

两校实践队员举行出征仪式。 方向摄
这支由两校师生组成的“和合”赋疆队,涵盖信息与通信工程、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等专业的7名硕士生及20余名本科生。自成立起,他们深入托喀木买里斯村等地开展密集调研。在村庄公交车上,两校学子同唱爱国歌曲,青春之声架起友谊桥梁;在村委会,驻村书记详细介绍国家通用语言教育、种养殖业及科技兴农现状;在村民家中,队员们倾听乡亲心声,用相机定格温暖的全家福。

队员们在村民家中了解情况。方向摄
此外,实践队在疏附县托克扎克镇,还见证了教育兴村的生动实践。镇中心小学以“恩”文化涵育师生,将“学好国家通用语言、促进民族团结”的嘱托深植边疆沃土。阿亚格曼干村的经验更令队员振奋——该村通过“小手拉大手”、积分激励提升村民国家通用语言水平,同步发展药茶厂、花卉基地等特色产业,科技赋能让增收之路越走越宽。

队员们在镇中心小学调研。 方向摄
“此次行动聚焦边疆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的核心需求,创新推动语言普及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项目依托我校电子信息学科与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优势,已获教育部、团中央社会实践重点团队立项,得到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团委、本科生院、研究生院等部门及喀什地方政府的鼎力支持。”“和合”辅导员工作室负责人、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团委书记向红介绍道。
目前,我校12名实践队员已进驻喀什市空天信息产业园、荒地乡尤喀克莫尔吐木村等村庄,开启为期一月的深度调研和服务。他们将在田野大课堂中践行青年担当,为乡村振兴插上“语言+科技”的双翼,在祖国边疆浇灌民族团结进步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