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之际,我校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以下简称“博州”)的援疆合作实践引发广泛关注。近日,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等权威媒体先后报道校地合作成果,生动呈现“民大人”在边疆大地书写的援疆答卷,在祖国边陲留下了一抹浓重的民大绿。
今年2月,我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刘义,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瑞率队赴博州签署全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动校地合作迈入新阶段。自2019年起,我校便与博州开展密切合作,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格局。生命科学学院联合当地企业建成“世界红花种质资源圃”,攻克红花良种培育和精深加工技术瓶颈,推动红花全产业链高值化开发利用;计算机学院与当地共建“数智口岸技术联合实验室”,研发的“数字化智能化焊接技术”助力新博油气管道制造公司获得自治区创新创业大赛二等奖,相关技术已应用于口岸装备升级;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积极开展边疆饮用水源水库治理工作,服务边疆饮用水质改善。
此外,我校首届研究生边疆(阿拉山口)共建服务团圆满完成实践任务,30名研究生深入阿拉山口市,开展为期两个月的基层实践,将专业所学与边疆建设需求紧密结合,展现了民大学子的专业素养与责任担当。
此次新华社、人民网、光明日报、中国民族报等媒体的集中报道,是对我校援疆工作成效的充分肯定,也体现出我校服务国家战略、助力边疆发展的示范意义。下一步,我校将继续深化与博州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更多优秀人才服务边疆,让“民大绿”在祖国边陲不断续写共富共美的崭新篇章!
报道链接:
新华社:深耕博州中南民族大学援疆始终在路上
人民网:深耕博州!中南民大援疆始终在路上
光明日报:在祖国的边陲留下了一抹浓重的民大绿
中国民族报:中南民族大学携手新疆博州:以青春智识绘就边疆发展新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