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网

青春力量

您当前位置: 首页    青春力量    正文


“我只是做了应该做的事”——记中南民族大学抗疫志愿者陈怡

作者:李艳  发布时间:2020-05-23  访问次数:

“在我们抗击疫情的一线,她总是积极地去承担最辛苦、风险最大的任务。不论风霜雨雪她都在岗在位,总是冲锋在前。我们看到了一个坚强勇敢的女生,也看到了青年一代的家国情怀。”近日,一封从古都开封寄到中南民族大学的感谢信,让大家认识了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青年志愿者陈怡。

陈怡是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一名研究生,也是一名退伍军人。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她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在自己的所在地河南省开封市当起了疫情防控志愿者。

冬天的清晨六点,天还没亮,陈怡早早地就起床洗漱。一切收拾妥当后,她出门套上前一天回来时放在楼道里的外衣,匆匆出发了。这时天刚蒙蒙亮,她要步行半小时到汉中社区做疫情防控志愿者。这是这个寒假里她几乎每天都要重复做的事。在她服务的社区,志愿者早上八点到岗即可,但陈怡总是提前半个小时就出现在社区门口,开始自己一天的工作。

农历新年刚过,正是一年中天气最冷的时候。室外温度低,陈怡一站就是八九个小时。因为工作的社区老年人居多,行动多有不便。她不仅要在社区卡口处负责居民的出入登记、体温监测,还要抽空挨家挨户上门走访,帮助老人们解决基本的生活需求。买菜、心理疏导、信息排查,都在她的工作范围内。

虽然是女生,但陈怡做起事来一点都不含糊。“可能是因为之前当过兵,就觉得干活儿不分男女。”小区楼道每天要喷洒消毒液,在这之前,需要先进行稀释。高浓度的84每次都呛得她喘不上气来,但陈怡还是主动承担这项工作。“女孩子背消毒桶可能有些重,但我之前在部队训练过,体能跟得上”,于是背着消毒桶上门消杀也成了陈怡的日常工作之一。

社区里老年人多,“他们有自己的一套思维方式,我们的防疫宣传做得不到位,就很难真正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疫情期间,各种微信群里的转发信息成为很多人的重要消息来源。“有些内容我们一看就知道是谣言,但是很多人就是会相信。”于是,新闻传播专业出身的她又做上了防疫宣传工作。因为之前在部队里做卫生员,掌握一些医务专业知识,再加上是从武汉回来的大学生,陈怡把自己回家前的亲眼所见告知大家,也显得格外有说服力。

陈怡是家里的独生女,同为志愿者的父亲对她的行为表示鼓励。“但这事儿没敢让外公外婆知道,他们年纪大了,怕他们担心。”陈怡从小在外公外婆家长大,在她做志愿者期间,每次外婆打来视频电话她都不接,过后谎称自己在上网课。有当地电视台去拍摄、采访,陈怡总是躲在最后面,“我姥姥是他们这档新闻节目的忠实观众,不想让姥姥看到我在做志愿者,她会担心的。”

2月1号正式上岗,到4月份社区解除管控,两三个月的志愿工作做下来,陈怡的手上裂了许多口子,脸上因为长期戴口罩,被勒得发红发痒,“中午吃饭的时候是露天,摘下口罩后风一吹脸上就干得起皮。”但陈怡只是觉得自己做了应该做的事。冬天的开封气温非常低,时常有降雪。陈怡和其他的志愿者们的每日三餐只能在防疫卡点的帐篷里草草应付,有时是盒饭,多数时候是泡面。并且由于室外温度太低,盒饭经常都是凉的。

“当兵、读研都是为了更好地报效国家,全国都在支援武汉,我更加要投身一线与大家一起共渡过难关,这才不枉国家和学校的培养。”今年的“五四”前夕,因为抗疫期间的优秀表现,陈怡被评为了今年“五四”优秀共青团干部(学生抗疫专项)。

陈怡用自己行动感染着身边每一个人,很多社区群众在她的鼓舞下都纷纷加入了志愿者的行列,她觉得这是自己最大的收获,“我觉得这也是大家对我的一种认可”。接下来,她又将成为一名普法志愿者,继续她的志愿服务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