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前行,做最好的自己——记优秀推免生李卓蔓

作者: 来源: 发布日期:2018-10-24 浏览量:

 

李卓蔓,女,哈尼族,19979月生,中共预备党员,中南民族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015级学生。曾获国家奖学金、专业一等奖学金,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三等奖,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校级“三下乡优秀个人”、校级“优秀勤工干部”等荣誉称号,现已保研到河海大学。

 

在祖国西南边陲的哀牢山,满山的蔓藤在地上、树枝上、悬崖上不断生长,只要有阳光的地方就是它生长的方向。来自云南的哈尼族姑娘李卓蔓,就如她的名字一般,从大一到大四,沐浴着爱的阳光,怀着向上的初心,不断努力学习,使卓越蔓蔓不断,不断超越自我!

 

勇敢尝试,发现自我

刚步入大学时的李卓蔓好奇、懵懂、胆怯…… 总是默默无闻,觉得别人都很优秀而自己却很渺小,正如山上的藤蔓没有城市花草的绚丽多姿。

然而,在她身上有哀牢山满山不断生长的藤蔓精神:向前、向上、坚韧。从第一次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第一次走访调研,第一次学习写调查报告,第一次参加勤工招聘,第一次竞选学生干部,不断的修改,不断的尝试,不断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渐渐地她敢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比赛并获多个校级“优秀个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及校级数学建模竞赛二等奖等,也成为了院学生会勤工部副部和创新实践部部长,她在不断地突破自己。

成长的经历让她懂得,阳光就在那里,机会就在那里,成长就要求自己去突破自己。稚嫩的小苗在不断地经历岁月的洗礼后,才会长成一棵茂密的大树。同样,一个人一定要经历一些才能有所收获。她就是这样,总是说如果当初没有勇敢跨出第一步尝试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没有积极就不会有现在的自己。如果当时没有第一次的勇敢尝试,也许她的性格不会改变,当然,也可能与国奖失之交臂。这也让她明白,在不确定自己是否能完成好一件事情之前,先不要否定自己,唯有去做了才能知道自己是否有那个能力,才知道自己有多少实力。她说当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对自己的未来做选择时,唯一能做的就是勇敢尝试,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在这个不断努力拼搏的过程中,你会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无论之后怎样都能跟随自己的内心做出不会让自己后悔的抉择。

在大学生活中,她坦言自己很幸运,幸运自己遇到好的学校、好的老师,好的同伴、好的学习成长环境。让自己的大学生活丰富多彩、让自己有那么多的学习、科研、工作、生活的好机会,李卓蔓说当每一次感到绝望的时候都会遇到给她启蒙和鼓励的人,老师和学长学姐们就是自己大学生活的引路人,使得她在中南民族大学“笃信好学,自然宽和”的融洽氛围里逐渐成长,而她也一直以感恩的心激励自己不断前行,在最美的时光里留下自己踏实努力的足迹,不愧对自己,不辜负他人。

同时,她也很感谢家乡哀牢山带给自己的藤蔓精神,不屈不挠、执着、坚韧 ,始终坚持全身心投入,不知道它究竟会带来什么,但是她坚信这样做一定是值得的,它值得自己坚持下去,并且是用一颗纯真的心去对待它,也或许是因为这样认真的态度,很多很多的幸运才与她不期而遇。

 

投身科研,乐此不疲

李卓蔓大二开始正式进实验室做实验。第一次进实验室,就被各种奇怪的气味所折服,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她开始尝试这样的生活,随着实验的深入,她竟有些喜欢这种生活,大二下学期的暑假里,她跟随研究生学长学姐们一起做实验,七八月的武汉闷热难耐,但是她仍然坚持每天到实验室做实验,常常从早到晚。她说自己在略微枯燥的日子里乐在其中,做实验给她最大的收获就是懂得了学以致用,让她从最初对各种化学试剂的畏惧变为能独自进行实验操作,学会了很多书本上难以领悟的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她参加第十届、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节能减排社会实践与科技竞赛获三等奖,湖北省第十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三等奖,现在又进行着“电解锰废渣中铅、镍的微生物浸出研究”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并任项目负责人。取得这样的成绩对李卓蔓来说并不容易,当被问及其中的窍门时,李卓蔓笑着告诉我们:态度决定成败。

 

心怀故土砥砺前行

李卓蔓对家乡有着无比的眷恋之情,热爱那片生长的土地,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为家乡的发展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立志做家乡文化的传播者,把许多鲜为人知的好山好水、家乡的民风习俗,通过自己向世人展示。为此,从大一开始,她每个假期都行走于家乡的山水之中,穿梭于家乡的村寨之间,每一次的行走都是不断超越自己,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的青春绽放光彩!

大一暑假在云南元江进行调研,从本专业的角度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和家乡哈尼族彝族傣族各具特色的水资源利用情况,项目“水乳交融:云南哀牢山多民族地区水文化调查”获校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创新项目一等奖,任项目负责人;大一寒假全程参与云南新平花腰傣的传统过年,并对其习俗进行整理总结,宣传当地的一些特色文化和淳朴的民风;大二寒假作为一名实习生跟随云南峨山县委县政府全程参与了春节慰问活动,她说那次体验让她感触颇多。看到那些默默付出的城市建设者们、坚守一线的武警官兵们,由衷地敬佩他们那种“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也深刻感受到党对百姓的关怀,内心对党有着无限的向往之情。如今,她已是一名预备党员,正用自己的行动不断向党组织靠拢。她深知有待发展的家乡资源信息比较闭塞,还有很多的孩子因为家庭困难等各种原因放弃上大学而早早踏入社会,所以当听说“学生资助宣传大使”时,便积极主动地报了名,她希望通过自己力所能及的努力,用心去传播爱的种子,在同学需要帮助的时候,为他们送上政策,传递关怀和温暖,为他们排忧解难贡献自己的一点绵薄之力;也让更多偏远贫困地区的人了解国家的政策,让那些心中有梦的孩子们能够实现自己的梦想,她认为这也是一名党员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