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葆坤,男,汉族,生于1997年5月5日,共青团员,资源与环境学院2015级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在大学期间,杨葆坤一直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脚踏实地,以认真、严谨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情;与同学们互帮互助,以较强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心履行班长的职责。并且多次获得国家奖学金、专业奖学金、校三好学生等荣誉称号,现已推免至华南理工大学。
明确目标,别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
刚入学时一封写给三年后的自己的信中承载着一份告诫,“别让自己后悔”六个大字,成为了杨葆坤在接下来的大学生活中的一种激励亦或是在应该如何做出选择时的指路明灯。作为一名大一新生,“我需要做些什么!”这样一句话总在一天快要结束时回荡在他的耳边,整天无所事事使他十分忧虑。而考研是他做出的选择,对他来说,这里应该是另一个梦想开始的地方,不应该就此堕落。经历过高三的高强度学习之后,来到大学这样一个相对较自由的地方,学会如何摒弃浮躁的内心是需要学习的第一课。因此,静坐思考成为了他磨炼自己性子的一种方式,以致于在学习记忆法的他,整天与枯燥无味的数字打交道也会觉得乐此不疲。他说“如果你每天都在后悔‘这一天天的怎么过得那么快!我还没来得及做完我应该做的事情啊!明天一定要把今天的事情都补上!’之类的话,都是你为自己的懒惰找的借口。”只有尽早明确自己的目标,才能够不负年华。
视你如家,是他对一个集体的理解
从小到大,长辈都教导他一个集体就是另一个家,所以在他的眼中,2015级环境工程专业就是他的另一个家。在这里大家都不再是只代表自己一人,因为所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2015级环境工程。他在担任班长期间,不畏艰辛,毫无怨言,工作细致,认真处理各项班级事务,团结同学,提高班级凝聚力,互帮互助,增进同学之间的感情,起到了良好的模范带头作用,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认可。
资环田径队对于他来说是除了班集体的另一个温馨小家。每年校运会之前一个月的训练,每天早晨迎着太阳升起,晚上望着太阳落下,他都坚持不懈地在操场上训练,即使寒风刺骨、汗流浃背也从不觉得苦从不觉得累。在赛场上和队友们一起拼搏、为院争光,取得名次时,是他觉得最荣耀的时刻。在生活中和田径队的小伙伴一起学习、一起奔跑、一起玩耍、一起聚餐,是他在大学课余生活中最幸福最温暖的时光。
携手共进,帮助他人也是在帮助自己
在学习上严格要求自己的同时,他还帮助了几名同学提高了学习成绩。平日里,从早晨开始,他督促周围同学坚持晨跑签到,确保他们都来上课,同时会关注挂科较多的同学的到课情况,提醒他们不要缺课,降低了他们因为缺课导致挂科的风险。课间,他会与老师和同学一起深入探讨课堂上所学的知识,他也会毫不吝啬的给予向他讨教问题的同学以耐心的讲解。临近期末考试任务繁重,当观察到周围同学还未进入备考状态时,他会提醒他们对待期末考试不要太掉以轻心,并拉上他们一起去自习室复习。在宿舍,他也总是能带头营造很好的学习氛围,甚至舍友们会在宿舍开起知识点复习大会,在相互提问及交流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可以很好的进行查缺补漏。对于一些学习较为吃力的同学,他还会将自己整理的课程重点分享给他们参考,如若有疑问的地方他们会一起进行探讨交流,在帮助他们理解的同时还能检查自身是否真正掌握。在他的帮助下,这几名同学每年的成绩都在稳步上升,远离了挂科的边缘,更有同学的平均成绩提高了10-20分左右,还获得了专业奖学金。而他的成绩也是一直名列前茅,今年荣获国家奖学金并且保送至华南理工大学攻读研究生。
激发潜力,书写最精彩的大学时光
生活中,他是一个沉得下心,做事有条理、很细致,有一定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人。而且他对科研创新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他积极参加了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自大一学年开始便进入实验室,在老师和研究生的指导下开展科学研究工作。此过程培养了他的科研思维,提升了数据分析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近两年的实验室研究工作,他完成了1篇一作SCI论文的数据量,并以第一完成人申请了中国发明专利1项。他相信,每个人都注定不平凡,也不甘平凡。我们需要做的是挖掘自己的潜力,找准适合自己的路,通过各方面的训练加强自身条件,坚持不懈地走下去,并在自己有天赋的领域内一步一步地提升。
时间易逝,光阴如梭,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用我们最宝贵的青春,去书写一段不让自己后悔的时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