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许丹 发布时间: 2020-03-31 访问次数:
4:30起床,穿戴好工作衣帽,开始洗手、消毒、测量体温,接着洗菜、和面、烹饪、准备餐盒、操作加工区消毒、清扫消毒食堂……这样的工作一直到晚上7点多,这是中南民族大学黄汉利、吴勇军两位食堂白案师傅的日常,每天10多个小时左右的工作他俩已经默默干了快2个月。
由于学校放寒假,后勤饮食服务中心安排南区清真食堂和学生三食堂值班,其他食堂歇业。所以红、白案师傅留守较少。“从学校1月11日放假到现在,仅留的两位白案师傅就一直没有休息过,过年的晚上都在和面中度过了。为了保证留校师生的伙食,默默坚守,毫无怨言。”该校饮食中心相关负责人说道。
“为了保证留校学生的伙食,每天要做差不多500个馒头。”黄汉利师傅说到。为了丰富早餐种类,除了馒头,师傅自愿增加自己的工作量,不定时的增加早餐的品种。“疫情期间,都很不容易,还是想要留校的孩子们吃的好一点。”吴勇军说。这在平时,是2人以上的工作量。
“在这特殊的时候,还能吃到这样温馨的早餐,好感动!谢谢师傅们!”留校学生党李丹说道。
由于疫情情势严峻,全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为了保障家属区人员的生活物资,由后勤保障处饮食中心承担原材料的分配任务。南区清真食堂和学生三食堂在保证正常开餐的同时兼顾物资的切割、分配、打包等工作。因为工作量大,平时休息的时间也很少,有空闲的时候,师傅们就在食堂桌子上趴一下休息一会。“这做白案的手艺只有这两位师傅会,每天都很累,我们也都是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同在食堂工作的李阿姨说,“所以到了午餐、晚餐的时候,我们便会将打盒饭等一些较为轻的活交给他们。”
武汉实行小区封闭管理后,食堂承担了民大社区的物资供应,其中馒头的需求量大大增加,最多的时候,馒头订单需求达到近8000个。“我们都是加班加点来做馒头,一天半时间做出了近4000个馒头。”黄汉利说道,“做完了才发觉手都有点提不起劲了。”
“我要上班把学生饭菜做好让学生放心安心留在学校。”这是黄汉利师傅得知疫情发生后的第一反应,“家人都很担心在武汉工作的我,怕增加家人们的担心,我也没告诉家人我每天的工作。我也很想家人,但现在学校需要我们,我会继续坚守下去的。”
“这个假期工作量是比往年多了不少,大家齐心渡过这个疫情就好了。”已在学校食堂工作了12年的吴勇军师傅说,“学校里很多老师学生都认识我,希望疫情过去了,再在一起聊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