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武汉小区处于封闭管理状态,外部团购的移动应用无法满足学校师生及后勤志愿者的需求,急需定制一款线上灵活订购物资,线下严密组织配送的软件。”中南民族大学计算机科学学院在接到学校保障后勤物资供应的困难需求时,用了3天72小时的“民大速度”,完成了“中南民大后勤物资供应微信小程序”的开发任务,目前小程序已经完成服务后勤物资三轮次采购和配送供应。 开发效率要比疫情传播速度更快 此款微信小程序由中南民大计算机科学学院的制造企业智能管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新思路团队共同开发。“接到任务后,即便团队学生分布在全国各地,当晚通过网络立马组成了一支‘双塔战疫联合开发团队’,快速形成前端攻坚组、中间件攻坚组、UI设计攻坚组、运维攻坚组、数据攻坚组等几个专业技术小组。”计算机科学学院副院长帖军介绍。本次开发团队成员有来自大二到大四的本科生和2018级研究生,涵盖了智能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软件工程等多个专业。 疫情就是命令,战“疫”号角吹响,团队的开发效率要比疫情传播速度更快!UI设计攻坚组由本科生郭裕、程娇等五位同学开启“团战模式”,仅两个小时就顺利交付了小程序设计方案。 因前端开发任务重,前端攻坚组八位同学昼夜更替与时间赛跑。作为组长的张雯娟压力很大,组员分散各地使得很多开发条件无法满足,在代码管理这一块存在很大的问题。由于情况特殊,前端组的同学们需要在开发完各自的功能模块后需要一个人进行手动合并,人工合并数据难免会出现错漏的情况。组长张雯娟主动承担这项任务,经常需要在凌晨进行小组代码的版本合并及审核发布。 从零开始学习的团队 除了张雯娟之外,参与开发的学生中基本没有微信小程序的开发经验,整个开发团队从零开始进行学习。“我们前端4个成员,只有三个女生看过教学视频,所以我们编程的时候都是一边学习一边开发”,前端组组员刘越笑着说道。 “姑娘,你的饭热了三次,赶快吃了吧!”在某次深夜的项目紧急联调会上,一个突兀的声音让大家都愣了一下,过了一会大家便是一阵心疼和感动。那个突兀的声音是来自数据组2018级研究生毕建权的母亲,女儿忙着小程序的开发连饭都没来得及吃。“时间紧任务重,开发团队的同学们都是黑白不分,半夜三四点睡,早上七八点起来继续工作,有人甚至一天只吃一顿饭就为了节省时间投入到开发工作里。”毕建权回忆道。 一切听从母校安排 除了在校的师生,加入这次小程序开发的还有已经毕业的校友们。由于时间紧任务重,还有一些同学因为假期回家未带电脑设备导致开发人员紧缺,当校友们知道这个消息之后,都纷纷加入到这个攻坚志愿队伍中。在京东工作的2019届毕业研究生韩峥嵘简单一句“老师需要我做什么”成为了第一个加入的志愿者;2019届本科毕业生黄君立下军令状,要12小时内打通微信支付通道;在民大创业孵化器创业的2010级校友谢玉锋带着自己的创业团队前来支援;在腾讯工作的2018届毕业生马成刚向领导申请公益支持,将审核时间大大缩短,加快了小程序上线时间……一批批听到消息的校友都表示他们将作为后备力量随时待命,一切听从母校安排。 3天不舍昼夜分秒必争,即使队员们分散全国各地,开发团队有条不紊的按照群团群战模式并行开发,各开发攻坚群里消息频频闪现不断,网上会议室从来就没有断线。2月21日凌晨四点,第一个内部版本发布,上线当天的峰值就达到了10539访问量。 “小程序帮了大忙了!它将物资自由选择和后勤志愿者物资调配管理进行了协调,线上方便居民订购物资,线下减少志愿者工作量,大大提高了疫情期间的工作效率。”民大社区志愿者王媛媛说道。 目前小程序已经更新到了V9.2版本,自第一版上线之后,所有组员都不敢松懈,根据需求不断完善小程序的功能。截至目前,小程序下单三轮,峰值访问量3877,平均访问用户数1699,订单供货项数达到了11384项,总交易额超过36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