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首页    学校工作    正文

退休不褪色,战“疫”勇担当 离退处党委第七党支部助力打赢社区疫情防控阻击战

离退处党委第七党支部由西家属区高层六栋退休的40名党员组成。1月23日武汉“封城”后,居住这栋楼里的住户共有76家196人,其中独居老人和双老住户共有18户,60岁以上的老人就有71人,具有易感染病毒的高风险人员多、需要照顾的家庭面广等特点。面对这一情况,第七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明确提出了“以预防为中心,以服务为重点,以零感染为目标”工作目标,组织支部党员着手开展楼栋志愿帮扶工作。2月20日,学校党委决定在社区成立临时党支部,组织党员干部下沉一线开展志愿服务,在西家属区高层五栋、六栋联合成立了西区第五临时党支部。在第五临时党支部组织协调下,第七党支部全体党员继续发挥“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先锋引领作用,千方百计做好本楼栋疫情防控工作,助力社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一、学习领会上级精神,坚定居民必胜信心

西区第五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林晋和第七党支部书记朱洁、组织委员王莎佳及楼栋长黄艳霞深刻领会中央关于武汉疫情防控工作的主要精神“武汉胜则湖北省、湖北胜则全国胜”;从社区来看“守好楼栋就守好小区,守好小区保证社区”。为此,她们及时建立了“六栋生活”微信群,联合社区网格员全面摸清每户情况:60岁以上的独居老人和双老住户有18户,其中80-90岁独居老人2户、75岁以上的独居老人4户、其中中风老人1户、重大疾病老人1户、儿女不在身边的双老4户。另有2户是战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的家属,还有4户是穆斯林家庭。在此基础上,她们协商制定出关爱帮扶计划,分类施策,重点帮扶,并在群里公布相关信息,让有困难的居民吃下定心丸。

为做好居民心理安抚等工作,第七党支部要求支部党员每天收看央视《新闻联播》、《湖北新闻》、《武汉新闻》,及时全面知晓党中央关于疫情防控的重大部署以及湖北省、武汉市具体工作安排,并在微信群广泛宣传全国医护人员和解放军官兵支援帮助湖北武汉,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与武汉人民共渡难关的信息。根据工作需要,支部把党员志愿者工作分为宣传思想工作和生活服务工作两类,65岁以上的党员负责做好宣传思想工作,65岁以下党员负责生活服务工作。大家各负其责做好本栋楼的疫情防控工作。在支部党员示范带动下,楼栋居民经常利用微信平台,广泛宣传“戴口罩、常洗手、不出门、不聚集”,“宅在家、心安稳、抗疫情、在战斗”等疫情防控知识,提高居民自我防护能力。很多年事较高的居民说,“有临时党支部的关爱,我们就放心了。战争年代党支部建在连队上我们取得了伟大的胜利,今天抗‘疫’战党支部建在楼栋里,我们有了必胜的信心。”

 众志成城,共同抗疫。为响应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号召,支部党员踊跃捐款支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30名退休党员不到两天就捐出人民币一万三千九百元。年近九十的罗绍南老人,一次就主动捐了一千元,充分彰显了“一名老党员”为国分忧、与人民共渡难关的情怀。他们都说“我们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习总书记说:“能不能打好、打赢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是对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的重大考验。”既然是人民战争,就要发动群众、组织群众。62岁的詹莉敏老师不顾邻居们的劝阻,一直不辞劳苦地为需要帮助的居民提供各种帮扶。70多岁的刘莎老师行动不便,不能为邻居提供帮扶,但坐在轮椅上的她,时刻关注楼栋居民的需要,积极为党支部建言献策,成为一名“隐形指挥者”。

二、服务工作做细做实,关心帮扶随叫随到

随着武汉疫情防控进入关键时期,社区封管封控更加严格,且时间拉长,做好各户的生活物质供应到位,成为疫情防控和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西区第五临时党支部书记潘文君说,要把楼栋的老年人看成自己的父母,把年轻人当成兄弟姐妹,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党组织的关爱。为了更好的服务各户居民,临时党支部将六栋党员分为应急处理、物品团购、配送服务、宣传报道四个服务组,有针对性做好楼栋疫情防控工作。

应急处理组,主要由楼栋支部委员们承担,协调、联系、处理有关应急事情,林晋支委成为本栋楼的总指挥。一天晚上,有位老师晚上牙痛厉害,急需药物止疼,只好向支部求助,支委们知道后立即在群里发出求助信息。很快,81岁独居老党员韩昌立老师在群里回应“有药”,并无偿提供患者使用。韩老师常常把自家的蔬菜、佐料、糍粑等生活物资无私奉献给需要的邻居,还把自做的酸萝卜、腐乳当慰问品送给志愿者。3月1日,得知抗疫一线医护人员的妹妹罗梅老师错过团购时间,75岁的老党员陈宝泉和支委们自发给她送去了鸡肉、鸡蛋、水果及各种蔬菜,解决了她当日生活的燃眉之急。罗老师感激地说:“太感动了,六栋这个大家庭太温暖了”。

物品团购组,主要由年轻的、活动能力强的家属党员组成,负责组织生活的团购联系、登记、汇总与商场的对接,工作繁琐,还需细致。居民王娟,是两个孩子妈妈,由于经常喜欢热心帮助他人,大家都称她“能人娟子”。她丈夫在校内一线做志愿者,家里还有四个老人要照顾,但她克服一切困难,勇担物品团购组的重担,成为楼栋的“大总管”。老年同志很多不会使用微信购物,经常会有人对她说,“娟子帮我订份酱油” “娟子帮我付个款”,她总是笑嘻嘻地回应道:“好嘞,我来了!” 

配送服务组,是党员人数最多的组,工作繁多而辛苦,有时等超市员工和学校后勤人员配送物资,要在风雨中站上2、3个小时。物资送来后,他们要做好清点、分类、确认,并逐一准确无误分发到人。

配送服务组等待物资。离退处党委第七党支部供图

宣传鼓励组,主要由老年党员组成。他们经常通过微信平台为志愿者的服务点赞、表扬、鼓励,宣传先进典型,每天群内都是满满的正能量。楼栋长黄艳霞老师和儿子是本楼栋志愿者,儿媳是校医院的护士,率先进入区方仓医院一线工作,他们家成为本栋楼在疫情防控中的“光荣之家”,深得大家的尊重和敬佩。

三、分期分批送货上门,代购代取服务到家

党支部根据疫情防控期间楼栋居民生活的需求类别,采取了“一类一责”的方法,实行分类施策、责任到户帮扶。

一是团购物资由志愿者轮岗配送到户。2月16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发布通告,对城乡所有村组、社区、小区、居民点实行24小时最严格的封闭式管理,学校积极响应并作出紧急部署。党支部也及时倡导楼栋居住“少出门、不出门”,避免团购领取物资时聚集现象,以及高层电梯人多感染的危险,也降低了紧俏物品——口罩及消毒液的使用量。为解决及时领取物资难题,支部组织党员轮流下楼领取并送货上门。这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得到了楼栋居民的一致好评。3月9日晚上六点半,天还下着小雨,室外漆黑阴冷。栋楼31户团购的生活用品到了小区门外。当天值班的五名自愿者得到通知后,立即放下碗筷,错开时段下楼取货清点、分批送货到家。

志愿者配送物资。离退处党委第七党支部供图

二是老年人常用药品统购、统发,责任到户。疫情发生后,特别是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老年人看病取药成了一大难题,学校相关部门为解决这一难题,制定了周密的取药流程。但有些老人不会通过手机操作填表、支付等环节。第七党支部书记朱洁了解这一情况后,就主动担任“药品订购员”,常常帮退休老同志填表、上报、支付,解决了老人们无法购药后顾之忧。在朱洁带动下,不少志愿者都主动为老人去校医院取药并送药上门,这在六栋已成为一条不成文的规定。

四、精准帮扶明确到户,排忧解难落实到人

西区第五临时党支部和离退处党委第七党支部通过分析困难家庭不同的特殊情况,施行了“一户一策”的个性化服务方式,要求精准帮扶明确到户、排忧解难落实到人,切实为困难家庭及时解决各种难题。

一是对行动不便的特困户,实施“人盯人”服务。70多岁的黄德盈、万生兰两位老师都是独居老人,因年事较高,行动不便,分别由老党员吴惠君老师和单文建老师负责对口帮扶。两位志愿者对两位老人经常嘘寒问暖,送物送菜、送水果、代购药品,把两位老人照顾的无微不至。两位老人称赞她们“不是亲人胜似亲人!”

二是对医护人员家庭采取“一对一”定点服务。罗梅老师的姐姐是同济医院一线护士,罗老师性格内向,现一人独居。图书馆工作的王文莉老师和她是同事,王老师除了照顾年迈的母亲外,经常主动关心罗老师,从赠送日常生活用品,到电话提醒防寒保暖、锻炼身体,让罗老师在寒冷的时节时刻感受着春天般的温暖。

三是对穆斯林家庭送去“一家亲”温情。六栋居民有壮族、侗族、土家族、苗族、黎族、满族和回族等民族成分,占六栋住户的21.1%。由于回族有独特的饮食习惯,小区封闭管理后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不方便。77岁的回族老党员李锦霞老师腿脚受过伤,行动不便,亲人也不在身边。同是回族的退休党员王莎佳主动向李老师伸出了援助之手。王老师为李老师团购到了牛肉,并将沉甸甸的几十斤牛肉亲自送到李老师家里,让李老师感动不已。她打电话给所有亲人,激动地说“在这特殊时期,还能吃上地道的民族风味,真要感谢我们的党,感谢伟大的祖国,感谢身边的好邻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