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汉这场史无前例抗击新冠病毒的战场上,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中南民族大学众志成城抗疫情。一切为了居民、一切依靠居民,志愿服务、爱心行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党旗在学校抗疫阵地上高高飘扬。 “我是党员,我是后勤的一员” 2月26日,集“司机”“搬运工”“统计员”于一身的学校后勤保障处处长戴锋出现在东家属区订购物资分发现场。有居民向他伸出大拇指,对他大加赞赏。他谦虚地说,“我是党员,我是后勤一员。”一句低调、朴实的话语极大鼓舞了在场后勤员工和志愿者的士气。 的确,小区实行封闭管理后,后勤保障处承担起帮居民采购、分发生活物资的重任,先是按东区、西区、北区划区域分发,为最大限度地减少交叉感染,他们又改为将采购物资直接运送至各楼栋。可别小看这一改动,它却带来了大量更为繁琐的工作,后勤员工和志愿者们更加辛苦。可他们仍然无怨无悔、倾尽全力。居民纷纷反映,蔬菜新鲜、搭配合适、价格公道,这里面真是让后勤人费了不少心力。他们动情地说,灾难面前,单位和社区是我们的后盾;学校如家,住在民大家属区真的很幸运。 “舍小家顾大家,菲菲真是好样的” 社区实行封闭管理一个多月来,民大校园里活跃着一大批热心为居民服务的党员志愿者。“东菲西晶”一度成为校园团购群和社区网格群里出现最多的热词。在物资紧缺、居民们难以买到日常生活必需品的战“疫”期间,美术学院孙菲菲老师就在东家属区义务建起了中百团购群,每天汇总团购数据,协调组织货源,并负责团购物资和发放工作,后来还主动承担起帮助民大后勤团购物资的分发工作,有时忙到下午3点钟还顾不上吃午饭,晚上八九点还在打起手机电筒和志愿者一起分发团购物资。遇到棘手问题,她出面一一协调解决;遇到年龄大下楼拿货不方便的困难老人,她就帮忙一一送到他们家里。 东区18栋有两位老人带一个小孙女,孙菲菲热心为其排忧解难,及时了解家中所需,帮其团购后又送货上门。20多天来,她坚持不让老人出门,老人左邻右舍都对其赞不绝口。不少人感慨地说,孙菲菲家有高龄老人,还有两个小孩,爱人是公安民警,也在一线奔忙,大部分时间都是住在单位。在这种情况下,她舍小家顾大家,真的不容易,真是好样的! “拜托大家对他们多加关照” 东家属区居住的退休老同志较多,有的独居,有的身体差,有的不会上网团购,买药、买生活必需品困难多。如何照顾好这些困难群体,学校想了不少办法。离退休工作处在各网格群公布了在校所有老同志名单及相关信息,并对困难老人作出标记,提醒多加关照。 离退休工作处党员刘东对老同志提出的关于就医、买药、水电燃气充值等各种问题和需求,总是有问必答,并及时帮助解决。他还在网格群和社区群里经常提醒各楼栋党员志愿者和教工志愿者对困难老同志多加关注、关照,就像是远行的儿女临行前将年迈双亲托给邻里照顾一样真诚、恳切。 有的老同志上网订购物资,有时不是忘了写数量,就是忘了填送货地址。后勤保障处商贸中心主任于易就逐家逐户打电话,一一核对,服务细心周到。他们把党组织对老同志和困难群体的关怀落实到了具体行动上,让大家感受到了党组织春天般的温暖。 “志愿服务多一个人就多一份力量” 东家属区16、18、20栋在校居住的党员较少,3栋楼联合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并建起了党员志愿者工作群。支部书记吕鹏等3名成员各自牵头负责一个楼栋的志愿服务组织工作。每到帮居民取药、分发采购物资之时,18栋的住户都会接到支部委员李利老师亲切的电话,“您订购的物资已放在您家门口,请开门拿一下”,让人听后心底泛起阵阵暖流。 临时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的发挥,深深感染了这3个楼栋的居民,不少人纷纷要求加入支部党员志愿群,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关爱行动。吕鹏老师说,“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碰上事,群里一吆喝,大家可以互助。”2月29日,18栋需要安排志愿者值班,李利老师在群里告知后,曾华、袁磊、朱剑林等老师立即报名参加。 社区居委会组织发放爱心菜,大家都主动让有困难的住户先领,也深受广大居民好评。近日,16栋的居民周大妈家里没菜了,吕鹏老师及时把自家的菜送过去,解了燃眉之急。周大妈的邻居们得知后,也在群里说“如果还需要什么吱一声,给您送过去”。18栋3单元一住户小孩便秘,水果吃完了,网格员胡丽霞了解情况后,马上从自家拿了苹果给送去。有的住户需要酒精消毒,胡丽霞老师马上在群里回应,她可以送些84消毒液过来,并叮嘱用酒精不太安全。在第三网格群里,我们看到,每逢遇到难事,胡丽霞老师总是第一时间给予回应,并千方百计想法解决。 这些真实记录,虽然只是发生在东家属区的点滴,但菲菲、丹丹、吕鹏、李利等志愿者就是民大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的代表,他们是民大在抗疫行动中充分发挥党员志愿者教工志愿者和居民志愿者作用的缩影,充分彰显了中南民大党员干部在这次抗疫中的良好精神风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