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是中南民族大学第1739条推送
洗菜、烹饪、准备餐盒……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学校食堂不再对外开放,后厨却每日忙得热火朝天。临近中午,饮食中心员工熟练地戴好口罩和手套,将打包好的近250份热气腾腾的盒饭装上车,交由生活辅导员送至留校学生宿舍。为了保证留校学生的一日三餐,饮食中心的厨师们凌晨4点开始工作,晚上7点才离开。
凌晨4点,如往常一样,白案师傅黄汉利靠着手机手电筒的光掏出钥匙打开第一扇门,准备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
首先,厨师们严格执行体温晨检及健康申报工作,标准衣着、戴口罩上岗。
![图片3.png]()
清晨,新鲜的早餐出炉,为避免食堂用餐人员密集导致的风险,留校同学们一日三餐均由南区清真食堂以盒饭形式进行统一配送。
![]()
接下来就开始了忙碌的备餐环节。新鲜、安全的食材早已送至食堂门口,浩浩荡荡的“蔬果大军”整整齐齐的排在食堂门口,等待着“用武之地”。
![]()
![]()
南区清真食堂负责每餐250份的盒饭
所有工作人员身兼数职
加班加点,但他们从无怨言
![]()
最后,是收餐后的清洁、消毒工作,严格执行一日二次的消毒工作及保洁制度。
![]()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饮食中心高度重视并迅速启动应急处理措施;加强餐饮安全监管,消除餐饮安全隐患,阻断可能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切实保障留校师生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严格消毒保洁制度:每天对保洁设施和就餐场所进行消毒,针对食堂室内外环境的每日进行全面消毒,不留死角,保持加工场所和就餐场所空气流通;
切实加强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严格落实晨检制度及健康申报制度,每日由食堂经理对食堂员工及中心值班人员进行体温检测,并做好记录和建档工作,密切关注每位员工的身体状态,发现有发热、感冒、咳嗽症状、呼吸道感染的在岗人员,责令其立即停止工作,并及时上报隔离就诊;
严格食品安全及加工操作规程:严格监管食材源头及采购中交接货物的管控,严格食品加工操作规程。食品加工要烧熟、煮透,确保熟制食品的中心温度高于70°C,杜绝食品安全隐患,员工上岗前必须洗手消毒,穿戴工作衣帽、口罩上岗,且及时更换口罩,杜绝飞沫传播的可能性。
![]()
饮食中心的工作人员用行动确保员工的安全健康
确保食材新鲜和烹饪熟透,并确保配送的安全
2月7日晚9点,饮食中心收到来自四川支援的3吨爱心蔬菜,南区清真食堂负责人李潘副管理员接到中心领导指示后,立即组织已经准备就寝的同事连同其他食堂值班人员、维修班共七人负责了此次收货,结束工作时已近凌晨二点。
![]()
由于疫情形势严峻,全校实行全封闭式管理,经学校研究,为了保障家属区居民的生活物资供应,由后勤保障处饮食中心承担原材料的分配任务。为及时、全面了解居民生活需求、方便居民网上订购物资,后保处专门委托计算机科学学院帖军老师团队设计了物资采购小程序,实行网上订购物资,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当看到第一批物资需求统计结果,饮食服务中心主任李华龙的眉头紧锁了:饮食中心仅有20名师傅、白案(专做早餐)师傅只有两人,仅馒头需求量就达4500个,此外还有近千斤的冻肉需切割、几千斤的蔬菜和几千斤的米面需分装,而且每天要提供700多份学生盒饭!稍作沉思,李华龙坚定地说:“我们一定克服困难,保证按时完成任务!”
短短两天时间,后保处就完成了上千份订购物资采购并组织工作人员加班加点打包分装。为保证物资发放快速有序,不造成人员聚集,商贸中心主任于易组织工作人员分片区、分楼栋把所有订单梳理出来,对不明确的订单挨个电话确认、更正,确保订购信息准确无误。为了保障留校学生的生活物资及满足部分教师日用品需求,于易稍作休整后又带领商贸中心工作人员马不停蹄赶到15公里以外的采购点。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正是因为有了一群这么不平凡的平凡工作者,坚守岗位、勇于担当,默默守护着学校的食品安全,为师生们提供坚实的餐饮保障,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在这个特殊的春节,饮食人将一如既往地坚守岗位,科学应对,群防群控,打好此次防“疫”战。
中南民族大学
图文来源|后勤保障处
编辑排版|李传馨
责任编辑|刘虹
投稿邮箱 | weixinminda@163.com
-scuec 195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