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12月30日,武汉市“不明原因肺炎”首次出现在公众视野。时隔一天,武汉市卫健委首次发布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预科教育学院文科1902班的王晗从那时起就开始替武汉担忧。“因为我一直很喜欢武汉这座城市,又在武汉上学,得知武汉的疫情愈发严重,自己真的挺难受的。”
1月21日,她和朋友决定为武汉捐助物资。她们认真比较了各种口罩的质量、效用、专业程度等因素后,最终选择购买洛华医用外科口罩。与此同时,王晗四处了解武汉多家医院对于医疗物资的求助信息,“我看到很多人都向武汉那些一线的医院捐赠了物资,但是我想到也许其他的医院也很急需物资。”权衡过后,王晗决定把口罩捐往武汉市第六医院。
经过多天寻找后,王晗和她的朋友终于找到一家正规的口罩生产厂家,立即订下了500只口罩。
![]()
但此时购买口罩并不容易。“由于口罩都要送去支援武汉一线,所以对于私人购买的订单,厂家一律先不发货,希望我们主动退款。”。然而当厂家得知王晗和她的朋友打算捐赠给武汉的医院后,被她们的善心所感动,承诺一定把她们的这份诚挚的善意寄往武汉。
谈及此次的义捐,“其实我觉得都是应该做的啦,”王晗想了想说,“从武汉回家后,我经常需要登记信息,也有人因为我是武汉回来而不待见我,我不敢想象武汉本地人在面临怎样的困难。”疫情相关的新闻和视频常常让她动容,全国人民支援武汉的行动又让她充满力量。
“武汉是个很好的城市,我很喜欢它,我希望它能够早日好起来。”朴实的话语中,包含着这位开朗善良的女孩子的美好祝愿。在这个特殊时刻,没有哪一份力量是多余的,或大或小,都是照亮黑暗的一束光。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的王思宇是预科教育学院文科1904班的班主任助理。疫情爆发之前,她已经回到了家乡辽宁。“虽然那里离辽宁很远,但是武汉就像我的第二个家一样。”
1月25日,春节的喜庆氛围被疫情冲淡。王思宇找到了包括预科教育学院文科1904班兰美琪在内的五位同学,经过六人长达几小时的“电话会议”并争取到了院领导的同意和支持之后,一场为武汉募捐的活动在1月26日开展了。
为了增加活动可信度,他们早早联系好商家,并向大家公示打算捐赠出去的N95口罩的质检报告,在募捐的过程中也及时公布收到的资金动向和数额。
在募捐活动开展的短短三天里,他们收到了来自140余人的5600余元捐款,“我们没想到能收到这么多的捐款,这是我们第一次做募捐,所有的经历都是第一次,所以说整个活动都让我印象很深刻。”班长张秋朗自豪地说。
但筹到钱只是开始,后面口罩的购买却让他们接连受挫。
“因为担心募捐结束以后买不到口罩,于是我们先订购了200个。”果不其然,在他们订购好第一批口罩后不久,就得到了口罩物资被管控的消息,不仅剩下的钱买不到口罩,原先预订好的200个口罩也被告知无法正常发货。
“当时我们觉得这是诈骗,要求商家全额退款,我们甚至打算报警。”但是由于没有达到立案的标准,报警的想法只好不了了之。至此,这场募捐活动陷入僵局。
焦急、气愤、失落、愧疚、无奈……诸多情绪混杂在这几位负责人的心里,“募捐群里的人都在期待着口罩到达武汉相关机构的手里,那是一种信任啊。我当时真的,特别着急。”那种感觉让王思宇至今印象深刻。
口罩迟迟无法发货,承受着来自捐款人员和商家两方压力的几位负责人感到束手无策,“因为我们手上拿着大家捐赠的善款,我们必须要好好给大家一个交代。”与商家交涉后,之前预付的钱被全数退还,几位负责人在微信群里向大家解释了缘由并郑重表达了歉意,最终这笔5600余元的善款以资金的形式分两次捐赠给了武汉慈善总会。
![]()
![]()
140多人的善汇聚成一条河,再与来自全国各地人民的善汇流成海,汩汩地流向在这个时刻急需滋润的武汉。于是一场以爱和信任为连接的募捐活动,虽不完美,却也温暖。
艾力夏提是我校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16级维吾尔族大学生党员,还是大学生成长训练营第二期骨干成员。
![]()
疫情爆发后,艾力夏提按照当地政府要求坚持居家隔离。2月3日结束隔离当天,通过医生检测确定身体健康状况良好后,他立刻响应当地党委和政府的号召,报名参加梨花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在家人的叮嘱中,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到社区居委会报到,成为该社区唯一一名学生党员志愿者。
一到岗,他就和社区工作人员一起,张贴疫情防控通告、发放疫情防控宣传单、登记社区人员信息、讲解疫情防护知识,还马不停蹄地为社区居民运送食品等生活必需品。“哪里有需要,就要出现在哪里”,他身穿印有党徽红马甲的身影不时穿梭在社区的街头巷尾,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亚克西(好)!”,一看到他满头大汗地送上各种生活必需品,邻居们都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
起初,家人对他这个做法并不是很理解。他说:“作为一名学生党员,就要时刻牢记入党初心,努力践行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责任。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力量,我们大学生党员义不容辞。”
大年三十的晚上,当别的同学和家人围坐一桌其乐融融时,才仁多杰离开家中,吃了一顿一个人的年夜饭。原因无他——“如果因为自己的不重视让任何一个人、一个家庭蒙受痛苦,那死也不足以惩罚我的过失。”
![]()
才仁多杰也是民大一员,就读于政法专业。1月19日从武汉飞抵西宁,停留两天后返回称多县家中。而得知新型冠状病毒导致武汉已经封城的消息后,才仁多杰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随后便选择离家自行隔离。于是就有了一个人的年夜饭,和一封朋友圈的自白信。
![]()
每天三次自测体温,餐具自用自洗、热水消毒,生活垃圾热水消毒后再做处理,自行联系州疾控中心上报返乡信息...这正是疫情爆发初期国家呼吁我们做到的。在海拔3831米的地方,才仁多杰用“自我封闭”,和武汉人民同呼吸、共命运,为打赢战“疫”增添自己的一份力量。
很多很多年以后
当人们回忆起2020年开局这一场硬仗
除了有因病毒席卷全国引发的恐慌
更多的应该是这场危难之下
中国人众志成城共度难关的剪影
白衣天使不眠不休攻坚克难
志愿者奔走一线募集物资
青年学生线上出力争做后盾
待冬去春来,春意盎然
待武汉冲破黑暗
我们奔跑着
给你最大的拥抱
中南民族大学
图片来源丨上述受访者 中国新闻网
文字编辑排版丨张裕吉
责任编辑丨刘虹
投稿邮箱丨weixinminda@163.com
-scuec1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