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试卷把我们拼成一张地图”,叶航这样形容2-111寝室的关系——湖北孝感、湖北潜江、福建福清、福建福安4个城市的坐标最终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的这间寝室交汇。4年间,他们的实验报告摞成台阶,笔记本上的方程式蔓延成路标。当2024年考研落幕时,这张“地图”上标记出新的目的地:叶航保研至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余浩生考研至吉林大学,刘心勇登陆江南大学,李维哲则前往陕西师范大学开启新的研途。

在学术与创新的征程中,他们各展所长、屡获佳绩。叶航凭借扎实的专业知识与创新思维,一路过关斩将,不仅在湖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上摘得一等奖的桂冠,还在2024年“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中荣获省级银奖,更于“建行杯”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湖北省高教主赛道收获铜奖,展现出卓越的综合实力。余浩生积极投身学术实践,参与湖北省第十七届大学生化学化工学术创新成果报告会,以出色的表现获得省级三等奖,为自身的学术履历增添了亮眼一笔。刘心勇积极参与全国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在与众多高校学子的激烈角逐中成功突围。李维哲同样在第四届中南民族大学化学实验创新大赛中,凭借严谨的实验态度与创新的实验设计,最终取得三等奖的好成绩。
同寝异时,和光共谱青春曲
大二专业分流成为命运的纽带,早已相识于大一6人寝室的4人在细分专业后重新聚于2-111寝室。在备考时光里,4人的生物钟各不相同,织就了一幅错落有致的生活画卷。
刘心勇像一台精准的节拍器,遵循着清晨八时迎朝阳、半夜十一、二点伴月色的作息节奏,李维哲与余浩生则更像夜空中徘徊的晚星,常因深夜遨游在知识海洋里而将起床的生物钟推迟到上午九、十点。尽管时钟的指针为他们标记出不同的生活轨迹,但他们彼此尊重、互相体谅的生活习惯如春雨润土,悄然滋养出宿舍独有的和谐生态。提及他们的相处方式,叶航表示,独特的“反向式鼓励”是他们的日常,“今天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还能考上吗?”是他们常说的话,这种看似调侃却又饱含深意的相处之道让他们在这小小的天地里一起成长。
在忙碌的学习生活之外,他们会选择在空闲时刻相约操场,用奔跑的律动释放学业的劳累;或在虚拟的游戏世界里潇洒走位,灵活攻克难关,让压力在欢声笑语中消解。带着“学了一天总要给自己一些奖励”的想法,深夜的校园周边常出现4人结伴觅食的身影,用烟火气消解学习的疲惫。

音乐也成为了他们忙碌学习生活中的精神纽带。当《一路生花》轻快的旋律流淌,他们不自觉齐声哼唱;当《追梦赤子心》激昂的节奏响起,歌词传递的奋斗精神总能点燃共鸣。这些镌刻集体记忆的音符,串联起无数个欢笑与拼搏交织的瞬间,在小小的空间里谱写出独属2-111寝室的青春乐章。
齐心备考,月下描摹未来梦
叶航一直有继续深造的想法。他大三上学期便关注到自己的成绩在争取保研名额上有较大的优势,同时在姑姑的建议和鼓励下,从那时起就定下了前往中国科学院读研的目标。2-111宿舍的剩余3人在课程变少的大三下学期,同样考虑到专业深造的优势和就业市场的需求,也陆续坚定了考研的想法。从情同手足的朋友变身并肩作战的战友,对于2-111宿舍的4人来说这并没有什么不同,不过是游戏世界里的强强联手落地到现实中,成为备考路上亲密无间的伙伴,这份书写未来的故事里,主角团一直是他们。
焚膏继晷,星月为鉴。2-111宿舍全员升学上岸的亮眼表现并不只体现在复习投入全心全意,还是3年多来的厚积薄发。做实验是化学相关专业学习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叶航在学习光催化基础课程时,对太阳能研究产生了浓厚兴趣。得知陈连清老师在光催化领域有着深入的研究后,他加入陈老师的课题组,进行进一步的探索研究。余浩生在学习光催化半导体的课程时,对李覃老师负责的课题组产生兴趣,主动投递邮件后成功进入课题组,并在同组师姐的带领下学习各种相关技能,有条不紊地配合推进实验进度。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实验室里的经验积累为2-111寝室4人在准备面试和毕业设计时增添了不少底气。实验室里每一个反应的生成,都伴随着他们剖析入理的思考和不断错中求进的执着。小小的烧杯无声承载起成百上千次实验的结果,他们前往理想学府的道路,就在这一次次投向烧杯的期待目光里悄然铺就。在实验室外的课堂学习中,4人之间还有一个默契的共识,那就是课上问题课上解决,尽量不要带进寝室。课上要是有没能解决完的问题,他们便在放学时放慢步调,在回寝路上继续课上的思路,你一言我一语地碰撞出思想的火花。叶航从重庆大学交换学习回来后,为了及时跟上专业学习进度,也常在课后和舍友们互相对课堂知识进行抽问。刘心勇和余浩生凭借扎实的课堂学习基础在提问中总是胜券在握,李维哲跳跃的思维则为解题提供了更多的思路。情谊在一次次讨论中变浓,知识也在一遍遍抽问中更加透彻。
被问及是否有印象深刻的备考经历时,刘心勇摇头,表示备考时光实在挑不出什么特别的亮点,与每一位备考学子一般,不过是宿舍图书馆两点一线,以及不断复习刷题。“但是,很庆幸我们4个志同道合的朋友都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这条路上我们不会孤军奋战。”李维哲笑着补充。
定心从容,笔试面试一路生花
“态度决定一切。”在叶航再次提及自己的座右铭时,其余3人也不住地点头表示认可。这句话不但诠释了4个人能够取得笔试高分的重要原因,也在最终的面试阶段起到重要作用。余浩生感触颇深地分享了自己当时去面试时出现的小插曲:站在评委面前时,他因为过于紧张,一时间记不起英语自我介绍后半段内容,他强按下慌乱向老师申请暂停整理思绪,调整片刻后再次从容开口。这段插曲并没有影响他后续的得分,老师们宽容地给了这位处变不乱的年轻人一个机会。李维哲在陕西师范大学的面试经历里同样验证了镇定的态度在面试中的重要作用:“我见过好几个面试者练习时的样子,他们准备的内容很亮眼,但是正式面试时没能克服紧张情绪,表达得很不流畅,老师最后给出的打分并不高。”李维哲没有被前面面试者的沮丧和紧张氛围所干扰,而是稳住心态,根据自己最开始定好的节奏,镇定地走完了整个面试流程。

在中科院的面试时,叶航特地准备了一套西装,舍友的鼓励和自己日日夜夜的努力铸成他一往无前的勇气。面对老师们第一轮提出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他沉着冷静,根据3年来的学习和实验室的练习积累,不慌不忙地一一回复。当录取邮件弹出提示,他心中满溢出苦尽甘来的喜悦。最后,内敛沉静的刘心勇给学弟学妹们认真传授经验:“复习一定要摆正心态,保证自己不会后续崩盘;面试更是要冷静,已经认真准备了就没什么大不了的。”
“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4位同学从不同的城市走来,又向着不同的城市走去。尽管未来的科研道路各不相同,但2-111寝室中那些相互鼓励、相互支持的时刻,都将如同璀璨的星辰,镶嵌在他们青春的夜空中,让他们在各自的科研道路上,勇敢地追逐梦想,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