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在16号教学楼举办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振兴发展青年科学家论坛。论坛吸引了来自中国科学院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天津大学等“双一流”高校20余名青年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形式参会。我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人事处处长江莹、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政班子及师生代表参加会议。论坛开幕式由电子信息工程学院党委书记魏大江主持。

宋发军致辞。 电信学院供图
宋发军对参会学者表示热烈欢迎,对广大青年学者持续关注和支持学校发展表示感谢。他介绍了学校的发展历程和红色基因。他强调,我校目前正以建设“双一流”高校为目标,秉持“文优、理强、工精、艺卓”的办学理念,加速落实学部制改革,深入贯彻教育强国战略。他指出,学校锚定学科特色,全力支持“数字智能化+”等交叉学科建设,聚焦边疆地区能源设施安全、边防要地安全、空天电磁安全、数智口岸、资源开发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产出了一系列高质量成果,先后与多个地区签订合作协议,为民族地区振兴发展持续输送民大动能。他期待各位青年学者在论坛上充分地进行智慧碰撞,预祝论坛取得圆满成功。
江莹就我校人才引进政策和青年教师未来发展情况作了详细介绍。魏大江就学院服务边疆民族地区振兴发展的未来规划进行了解读。
电子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杨春勇主持学术报告环节。青年学者们围绕太赫兹成像与激光雷达、特种光纤设计、光纤传感信号AI识别算法、微小尺寸LED芯片设计与制造技术、视觉智能感知等前沿技术与参会师生进行了深度交流研讨。
本次论坛还设圆桌论坛环节,参会学者和学院负责人、学院学术委员会成员、学院基层教学组织负责人等就学院学科未来发展及青年学者个人职业规划进行了面对面交流讨论。
据悉,本次论坛为期3天,除学术交流外,青年学者们根据研究方向受邀参访学院各实验室团队、人才培养基地,进一步深入了解学校和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