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发剂、面霜、爽肤水、麻辣烫、饮料等物品琳琅满目、目不暇接,这里不是超市,是遗传学实验的课堂。遗传学实验是面向我校生物技术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实验课程。本学期,我校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团队积极创新教学方式方法,打破传统实验教学中指导教师为主体,学生按图索骥验证结果的教学方式,转变为老师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课前准备设计、课中思考观察、课后总结提炼的自主性实验方式,新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意识,取得了很好的课堂效果,也为实验项目的开放打下良好基础。

实验室授课现场。 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心供图
《蚕豆根尖微核检测技术》是遗传学实验中的一个经典项目,该项目通过观察蚕豆根尖的微核在不同诱变剂下的反应,测试各种诱变剂对细胞染色体畸变的影响。依托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心的开放平台,经过多次预实验论证,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团队主张将诱变剂由实验室多年采用的剧毒药品EMS和NaN3,替换为日常用品,引导学生在课前亲自动手收集准备实验材料,如笔芯、指甲油、洗洁精、烫发剂、爽肤水、麻辣烫、饮料、眼药水、抗生素等,再到实验课中针对这些对象进行观测;实验对象的变化也将这个典型的“验证性实验”改变为“开放自主设计性实验”,实验方案的确定、实验材料的处理、实验结果的观察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环节,全部需要由学生自主设计并独立完成,指导老师对学生实验全过程进行引导。实践表明,这个改变既丰富了实验内容,又极大地激发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同时在师生中倡导了安全、绿色、环保的实验理念,取得很好的效果。
遗传学实验课教学团队一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目前《遗传学实验》已纳入学校教务处2017年课程改革项目。除了《蚕豆微核检测技术》外,正在将此项实验教学改革成果运用于《果蝇杂交实验》、《大肠杆菌营养缺陷型的筛选》及《小麦有性杂交实验》等项目,均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受到广大师生肯定。
(编辑:刘虹 来源:实验教学与实验室管理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