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晚,由文传学院主办的国学素养与写作演讲创新讲座在1号教学楼举办,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龙协涛应邀担任主讲人。讲座由文传学院副院长陈峻俊主持,部分学生到场聆听。
讲座伊始,龙协涛举例分析权威报刊中出现的错误,提醒同学们切勿盲目相信权威,应努力提高自身国学素养。并通过季羡林先生所作挽联既能简洁地概括逝者的一生又可以展现出骈俪、对仗的特点来说明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
“如果不进行全脑教育,我认为精神残废就会发展成脑偏瘫。”龙协涛认为,通识教育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全脑教育重视信息结构、知识结构和思维结构的优化,应成为当今教育模式的典范。全脑教育就是全脑功能开发、全人教育教学。将德、智、体、美、劳、心统一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实现教单科育全人的一种教育方式。
“创新可以是从借鉴模仿层面到再创造的过程。”关于写作创新,龙协涛主要从两个方面做了指导:语言层面上,他指出应用不同的表达方式、语言风格去说明一个普遍现象或道理;借鉴模仿层面上,龙协涛列出了同一词项在散文语言、生活语言、诗歌语言等不同文学体裁中的不同表达来表现写作创新的重要性。他表示抄袭和模仿借鉴是有本质差别的,“创新可以是从借鉴模仿层面到再创造的过程”他说道。
(编辑:马风帆 唐依依 来源: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