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建设研讨会在中央民族大学举行。国家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边巴扎西出席会议并讲话。国家民委专职委员、中央民族大学党委书记查显友主持会议。我校党委常委、副校长,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院长方德斌应邀出席研讨会。
方德斌代表学校在研讨会上作主题发言。他从学科建设总体定位与发展脉络、围绕三大方向推进试点建设、条件保障与未来规划、突出特色的建设实践四个方面对学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试点学科建设情况进行了系统全面总结,重点阐述了学科方向设置及研究内容。

方德斌作主题发言。科学研究发展院供图
会议认为,交叉学科试点设立以来,委属高校和其他试点高校坚持把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体系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从五千年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形成发展规律、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实践中,提炼出标识性概念,抽象出普遍化理论命题,搭建起中华民族共同体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推进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会议强调,“十五五”时期,各校要把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的基本方向,锚定理论研究、学科建设、课程构建、教材编写、师资培养、学生教育等重点任务,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力争在未来五年把学科建设推进到一个全新阶段。
会议要求,委属高校要深入研究阐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厚植学科理论根基。要深入开展基本概念、基本理念、基本问题研究,强化自主概念创新和阐释,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知识体系。要把握学科内在逻辑和交叉融合特性,明确建设标准、优化培养方案,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要密切部门协同、校际合作,系统整合内外资源,为交叉学科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据悉,我校2023年在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自设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学科博士点,2025年入选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交叉学科博士学位授权试点建设高校;2024年中华民族共同体学招收首批博士、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校研究生已达107人。围绕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二级交叉学科,凝练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基本原理、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发展(形成和发展史、高质量发展)三大方向,学科建设的“四梁八柱”已初步搭建完成。下一步学校将紧抓试点机遇,勇于探索,按照“半年起步、一年起势、两年见效”的目标,为建成特色鲜明、引领示范的中华民族共同体学学科接续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