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我校“弘扬教育家精神”暨新生入学教育主题话剧团课《大先生》以“双场联动、师生共聚”的形式隆重上演,为2025级新生及新入职教师献上了一份深刻而独特的“见面礼”。校领导与师生代表共计7000余人分场次参与活动,与全体新生及青年教师共同见证这场精神盛宴。
当日下午,大礼堂内庄重温馨。白瑞西先生家属、新进教职工代表、研究生支教团全体在校学生、部分教师和学生代表共同观看首场演出。在戏剧艺术的沉浸演绎中,青年教师们溯源师者初心,感悟教育使命。教育家家属的到场,让历史叙事更显真实厚重,为现场观众搭建起跨越时空的精神对话。当晚,新生专场在大礼堂开启。话剧通过直播形式同步呈现于南湖中心运动场,2025级新生共同观看了这场特殊的“大思政课”。
话剧《大先生》以学校办学历程为叙事主线,通过青年学子寻访校史照片的线索,打破时空界限,让学校三代教育者在同一命题下展开对话,通过白瑞西、吴泽霖、严学宭等创校先贤在民族危亡之际“教育救国”的拓荒实践,柏贵喜教授等学者“教育报国”的田野坚守,以及台下新时代师生“教育强国”的使命呼应,实现“角色—演员—观众”三重身份的融合升华。演出巧妙融入《西兰卡普》《曙光》等特色歌舞片段,打造了一堂融校史传承、思政教育与美育浸润于一体的“大思政课”新范式,让师生在艺术沉浸中触摸教育家精神的温度。

舞台现场。 蒲朋泼摄

演出结束后,全体演员合影。 袁铭英摄
观演结束后,白瑞西先生之子白熊焰动情地表示:“话剧中父亲的形象真实自然,与我记忆中的他如出一辙。”他回忆道:“16岁参加工作时,父亲坚持让我到农场劳动锻炼,要求我与农工同吃同住同劳动,拜师学艺。招工报名时,他特意嘱咐我不在履历中提及他的职务,以普通职工子女身份报考,唯恐我因特殊照顾而失去磨砺机会。尽管离家近在咫尺,父亲却始终未曾给予我任何特殊待遇。他本人更是将青春奉献给国家需要的地方——基层工作21年,支援三线建设20年。这份精神对我影响深远,终身受益。”

师生代表沉浸观剧。 徐跃摄
演出反响热烈,引发强烈共鸣。新入职教师、教育学院应用心理系蒋宛月激动地表示:“话剧不仅生动还原历史,更让我们感受到老一辈教育者‘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担当。作为新教师,我们要传承这种深耕讲台、心怀家国的精神。”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2025级新生李若瑀在演出后动情地说,“当看到严学宭先生伏案工作的身影被投映在幕布上,背后就是真实的南湖和星空,那种震撼难以言表——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正是他们当年奋斗过的地方。”

新生们目光专注。 张琴摄
这场跨越白天与夜晚的演出,不仅是一堂生动的话剧团课,更是一次贯通历史与现实的思政洗礼。它以艺术为媒,将教育家精神转化为可感可知的精神火炬,深刻启示师生:个人的理想唯有融入国家战略需求与民族复兴伟业,才能绽放最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