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不是冰冷的事件堆积,而是无数普通人喜怒哀乐的集合。”9月19日晚,著名作家马伯庸应邀在我校大礼堂作了题为《历史中的大与小》的专题分享。本次活动由图书馆与倍阅书店联合承办,是“书香长江”阅读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校持续推进书香校园文化建设的举措之一。

讲座现场。谭艳霞摄
不同于宏大叙事的堆砌,马伯庸的讲述始终围绕“人性”展开。他提起古代砖匠将砖头当作“树洞”,在泥坯上刻下最真实的心声。“平衣石自爱,努力努力”是对丰衣足食的朴素向往;三国建宁三年的铭文砖上刻着“苍天已死”的口号,提前14年埋下东汉乱世的伏笔,而“晋平吴,天下太平”则道出历经战乱的老匠人流露的太平期盼。这些刻在砖上的心声,成了解读时代的密码。
除了砖瓦上的直白倾诉,马伯庸还特别分享了湖北云梦秦简中士兵黑夫和惊的家书。这些“要夏装、要钱财”的字句,与如今大学生向家里求助的模样别无二致,可这些书信最终成了兄弟俩战死沙场的遗物,让人唏嘘不已。“从古至今,科技、社会在变,但对父母的眷恋、对生活的期盼这些人性从未变。”马伯庸说,这正是历史最动人的温度。
现场互动环节气氛活跃,来自多个学院的学生踊跃提问。外语学院2024级本科生马海杰就“如何给小人物注入灵魂”提问,马伯庸坦言:“我做了10年上班族,只懂普通人的喜怒哀乐,写不了帝王将相,能借我的笔让这些小人物‘复活’说几句话,就很有意义。”

互动环节。谭艳霞摄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管理学院2022级本科生纪映好谈到:“我们听到的不只是历史,更是一个个有血有肉的生命。”许多同学也表示,这场讲座“有温度、有故事、能共情”,进一步增强了自己对传统文化和历史阅读的兴趣。

签名现场。王文溪摄
图书馆负责人表示,本次活动以“小”见“大”,以生动多元的方式拓展了优质学术资源辐射范围,为我校书香校园建设注入新活力。今后,学校还将持续举办高水平人文讲座,引导师生在阅读与思考中坚定文化自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助力“双一流”建设和高质量育人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