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我校国家安全教育工作相关材料《中南民族大学:“四维驱动”助力国家安全 教育提质增效》获全国高校思政工作网全文转载,作为高校平安校园建设典型案例,面向全国予以推广。该网站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主办,教育部主管,教育部思政司指导的全国高校思政工作资源集散库、思想文化策源地和宣传舆论风向标平台。
近年来,学校深入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重大战略部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将国家安全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与校园管理全过程。依托每年春秋两季的“校园安全活动月”这一常态化载体,学校创新开展“践行总体国家安全观,共建和谐平安校园”主题活动,并通过探索构建“四维驱动”的国家安全教育模式,不断推动国家安全教育落地见效,切实让总体国家安全观入脑入心,全面提升“大思政课”建设质量,为建设和谐平安校园夯实思想根基与安全防线。
一是强化制度驱动,高位统筹谋划。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国家安全教育工作,成立国家安全工作领导小组,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主动适应新形势、面对新情况、应对新挑战,不断优化校园安全治理体系,以高水平安全保障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学校将国家安全教育纳入年度重点工作计划,多次进行专题研究部署,并将其纳入思想政治教育与领导干部培训体系,推动全校师生系统学习、深入领会新时代国家安全教育的理论、实践与制度成果。设立专项经费支持,制定详细的教育计划和实施方案,并持续完善“党委领导、部门联动、学院落实、内外协同”的工作机制,以确保国家安全教育得到扎实推进、取得实效。
二是注重学科驱动,促进质效提升。学校成立湖北省首个国家安全学院,依托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硕士点,紧密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坚持守正创新,积极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科体系,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学交叉学科建设。整合教学、学科以及管理资源,将国家安全教育内容有机融入《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程,持续拓展国家安全教育的内涵与外延。推动国家安全教育与“大思政课”深度融合,创新教学场域,充分发挥国防教育学生委员会的组织作用,在清明、国庆等重要节点开展烈士陵园祭扫、国防知识竞赛、红色主题演讲等系列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切实增强青年学生爱党爱国、强军报国的使命担当;通过举办“军事体验营”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缓解学习压力,在团队协作中凝聚团结共识,在朋辈互助中感受集体温暖,在模拟实战中筑牢国家安全意识。将国家安全教育与军事理论教育相融合,建立“励武国防工作站”、国防教育咨询台等平台,邀请优秀退伍大学生分享从军经历、交流国家安全形势、宣讲入伍政策,激发青年学生“强国有我”的使命担当。
三是深化课程驱动,凝聚育人合力。学校系统构建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核心的国家安全教育矩阵,将《国家安全教育》设为必修课程,依托学生党支部“三会一课”、团支部“三会两制一课”以及主题班会,构建党团班一体化育人机制。积极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校园媒体平台推送国家安全主题微视频、要点图解等多媒体内容,常态化开展反恐防暴演练和消防应急疏散演习,以“理论+实践”“科普+体验”的多元模式,组织师生“同上一堂国家安全教育课”,共筑国家安全人民防线。学校还与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和国安部门、陆军工程大学军械士官学校、华为、烽火科技等单位和企业在内的多家机构建立合作,通过校地、校企联动拓展“第二课堂”资源,组织学生参观现代化产业园区、邀请专家来校举办系列讲座和培训等方式,帮助学生及时了解国家安全前沿动态,牢固树立“心系安全,强国有我”的志向抱负。
四是创新文化驱动,营造浓郁氛围。学校将国家安全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构建常态化、系统化的育人机制。在夯实常规教育的基础上,以文化创新为引领,通过多元载体与互动体验设计,打造沉浸式教育环境,切实增强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与家国情怀。学校打造“校园安全活动月”品牌活动,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宣传教育活动,成效显著。近年来,校党委保卫部组织开展国家安全文创作品征集、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系列活动,布置专题展板和海报,营造浓厚宣传教育氛围。校党委学生工作部依托“一站式”社区设立“校园反间谍站”“安全搜查站”等特色互动体验项目,通过情景模拟进一步增强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组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生训练营成员深入基层开展社会实践,在乡村振兴、社区治理等实践场景中深化总体国家安全观认知。校团委将国家安全教育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紧密结合,举办“五色华年”社团文化月活动,展现民大学子奋进的青春风貌。各学院积极组织学生参观武汉警察博物馆、参与社区国家安全宣传等活动,构建内外兼顾、部门协同、师生参与的国家安全宣传教育新格局。
据悉,学校将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重点加强国家安全学科建设,协同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交叉学科发展,着力打造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学科高地;以技术赋能教育创新,充分运用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现代信息技术,系统构建“理论研学——虚拟实训——实景操演——立体联动”四位一体国家安全教育体系;以人才培育为核心,不断培养具备国家安全意识、服务强国复兴大业的高素质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持续贡献青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