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宋发军带队赴新疆和田地委党校看望6名在和工作毕业生代表,并与和田地委组织部开展校地合作座谈。和田地委组织部副部长柳李华,我校党政办公室、党委组织部、就业与校友工作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计算机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等单位负责人、辅导员代表一同参加。座谈会由和田地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张树雄主持。

座谈会现场。 王之摄
座谈会上,张树雄代表和田地委组织部致欢迎词。他对宋发军一行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对学校长期以来为和田地区输送优秀人才表示衷心感谢,并高度肯定了我校毕业生代表在和田基层岗位上的贡献,在地委党校培训期间的优异表现。他提到,这些毕业生带着母校的嘱托与期望,扎根和田、服务群众,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边疆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
毕业生代表结合自身从校园到边疆的工作的培训经历依次发言。2016年入职于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的伊慧芳回顾了从外语专业到财务管理岗位的跨界成长,感慨“基层是最好的课堂,群众是最好的老师”。2025年赴和田地区工作的毕业生代表倪萍、韩东平、张奇晰、汪士杰、陈汉彬等纷纷畅谈在和田培训的感悟,表达了对母校的感恩,励志要“将学校专业所学积极融入和田地区发展实践,当好‘新和田人’”。
宋发军对我校毕业生们的成长与担当给予充分肯定,并对大家提出殷切期望。他强调,青年学子生逢其时,更要重任在肩:一是要胸怀大志,脚踏实地。遵循“向下扎根,向上生长”的成长之道,以远大理想校准人生坐标,沉心扎根基层一线,将个人追求深植国家发展大局。二是要转变角色,锤炼本领。秉持“调整合理预期,争取最好结果”的心态,在解决实际问题中锻炼思路、提升能力、塑造品格,潜心耕耘事业。三是要放眼未来,不负青春。充分认识“选择扎根新疆、服务国家战略,就是选择了充满希望的未来”时代内涵,以“长跑者”的姿态坚持奋斗,以坚韧不拔的毅力书写青春答卷,在新时代的边疆大地上绽放光彩。

参会人员合影。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供图
座谈会上,老师们以“十年之约”勉励毕业生,让毕业生代表倍感振奋,也激发了他们扎根边疆的信心和动力。据悉,学校将持续关注毕业生发展,深化与和田地区的交流合作,为培养更多扎根基层、服务边疆的优秀人才而不懈努力,让“向东看,往西走”的育人理念在新时代结出更丰硕的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