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至8月8日,我校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研究生实践团队在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民族事务委员会开展实习实践活动。团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通过实地调研、课题研究、校地联动等多元形式,在边疆民族工作一线锤炼本领、贡献智慧,交出一份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温度的青春答卷。
7月2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覃瑞率队看望在新疆博州实习生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同学们要珍惜一线实习机会,让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8月4日,研究生院、计算机学院和党委宣传部相关负责人再赴新疆博州,看望实习同学并详细了解实习实践情况。

覃瑞看望实习同学。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供图
在新疆博州期间,实践团队成立临时党支部与新疆博州民委党支部联合开展系列主题党日活动。队员们深入阿拉山口国门、阿拉山口市中学等地开展主题实践。此外,实践团队依托专业优势深度参与州民委工作。博士团队聚焦重点课题攻坚,2023级博士生吴佳敏承接 “完善民族工作协调机制” 课题,构建涵盖三级行政单位的调研体系,完成216份问卷分析并提出优化建议;2024级博士生李涛参与课题《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民族工作研究》,梳理“两市两县”互嵌社区典型案例,为课题积累实证素材。硕士团队则深耕档案规范与材料优化,协助更新“理论学习资料库”,指导相关单位规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申报材料。 此外,团队还跟随博州民委工作组深入基层单位,为“十一进”创建工作注入青春智慧。

实践活动现场照片。 李卓凡供图
中华民族共同体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实习,既是“校地协同育人”的生动实践,更让同学们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时代内涵与实践路径有了深刻领悟。未来,学院将进一步推动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优化人才培养模式,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贡献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