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5日,由我校出品、民族学博物馆策划的非遗视频《中华文化瑰宝:苗族银饰》在学习强国平台首发。视频通过学术叙事与光影艺术的深度融合,让苗族银饰从馆藏文物转化为讲述中华文化故事的“立体语言”。
《中华文化瑰宝:苗族银饰》视频依托民族学博物馆的学术资源与馆藏文物,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为载体,邀请全国科普讲解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全国十佳科普使者韩晓乐博士,生动讲述精美繁复的苗族银饰背后的各民族“三交”故事。从银料的经济交往到走夷方的技艺传播,从熔银炉火的炽热光影到錾刻纹样的精微细节,镜头语言生动诠释了“火塑形、银传神”的匠人智慧,凝聚各民族智慧与力量,共创共享精神文化家园。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不仅是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融合的生动例证。正如片中所言:“每一步都凝聚着银匠先辈们的心血与智慧,每一个图案都是苗族历史文化的生动印记,是全人类共有的珍贵文化瑰宝。”

视频截图。 民族学博物馆供图
银辉映照千年技艺,火韵镌刻民族记忆。《中华文化瑰宝:苗族银饰》视频创作突破传统展陈模式,将静态文物转化为动态文化叙事,通过现代传播手段挖掘银饰锻制技艺中蕴含的美学价值、技艺智慧与民族精神,既实现了非遗保护“见人见物见生活” 的传承理念,更以高校学术资源为支撑,构建起对外传播中华文化的创新载体。
据介绍,此次视频的制作旨在更好发挥文物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重要作用,创新活化民族学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文化基因,推动博物馆对外讲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故事。未来,民族学博物馆将继续以文物活化赋能文化传承,让非遗成为增进文化认同、凝聚民族情感的精神纽带,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贡献高校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