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5日上午,学校天山雪育工作室(红石榴工作站)联合武汉市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共同举办“石榴花开校园里·共读民族团结史”主题实践教育联学联建活动在中南民族大学举行。校党委副书记、副校长、武汉市政协委员宋发军主持活动。武汉市政协民族宗教委员会负责人、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武汉市东新公安分局国保大队领导、武汉市政协少数民族界别委员、学校党委宣传部、党委统战部、党委学生工作部以及校内外师生代表共50余人参与活动。

活动现场,党委宣传部摄
宋发军在致辞时指出,学校始终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为主线,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依托优势特色学科和高端智库,围绕边疆治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民族事务国际话语权提升等领域,承担社会责任,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方经济与社会发展,彰显了“中南民大担当”。
武汉市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陈功江在总结讲话中强调,希望中南民族大学各族师生争当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践行者,成为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排头兵;争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示范者,打造“铸牢”教育创新发展的标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带头人,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与会人员本次活动参观了民族学博物馆和天山雪育工作室(红石榴工作站)。在座谈环节,武汉市政协常委、民族宗教委员会副主任斯朗·丹增曲培,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省工商联总商会副会长库尔班江·泰吾克力,武汉市政协委员、武汉市武昌医院党委书记关爱民等代表作了交流发言,工作室学生代表分别从“高校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在汉边疆少数民族融入发展”“少数民族大学生就业创业”等角度分享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的实践、实效和实感。双方互动频繁讨论热烈,在交流中进一步凝聚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共识,明确了深化校地合作、创新服务模式的新路径。与会代表纷纷表示,将立足自身领域,不断拓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平台,通过政策引导、文化互鉴、资源互通等方式,推动“铸牢”教育从校园向社区延伸,为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武汉实践贡献力量。
作者:王之 编辑:王琼 审核:蔡琼 上传:王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