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22日,“数字化发展与管理创新研究组”召开每周例会。本次会议由毕达宇老师主持,张劲松、李超锋、金亚男、张楠、马林茂等老师、全体研究生参会。
本次组会由研二的陈和暄同学汇报大论文选题,研一的李兵同学汇报小论文进展情况。陈和暄同学的大论文选题为“社交媒体用户健康信息分享前验证意愿的影响因素与组态路径研究”,从研究背景、研究方法、研究模型、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等方面进行汇报。金亚男老师指出,模型中子模块的信息仿真度与行为意愿的关系不够清晰,且中介变量的定义需要进一步明确;马林茂老师认为模型中过多路径可能导致结果难以得出一致性结论,建议简化并优化模型结构。毕达宇老师则提出,论文中“信息验证”和“分享前验证”的概念区分不清,且理论部分尚不成熟,建议增加文献支持并进一步明确理论的应用。张楠老师建议聚焦于验证过程本身,以增强研究的聚焦性和实践性。张劲松老师认为论文理论性较强,但实践性较弱,建议加强实际应用方向。李超锋老师提出模型中的调节效应仅考虑单一维度,建议考虑更多维度的调节效应。
接着,李兵同学汇报小论文。李兵同学的论文题目为“基于 SBM-GML模型的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主要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论文的关键变量包括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被解释变量)、数字普惠金融指数(解释变量)、金融覆盖广度(解释变量)、金融使用深度(解释变量)以及普惠金融数字化程度(解释变量)。目前,论文已完成了相关数据分析,并呈现了初步的研究结果。张楠老师建议论文应仅采用通过霍斯曼检验的最优模型结果,避免不必要的随机效应模型分析,以简化和提高模型的可靠性。毕老师指出,模型构建应有更明确的理论基础和逻辑框架,目前的理论支持较为薄弱,且论文的创新性不足,建议加强理论部分的论证,并在研究设计上进一步强化创新性。
最后,毕老师对本次组会进行总结并安排下次组会汇报内容。毕老师强调,同学们需要加强论文写作训练,论文的学术表达和完成论文的速度都应不断学习提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