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新闻    学院新闻    正文
音乐舞蹈学院2012年工作总结
音乐舞蹈学院2012年工作总结
作者:    发布时间: 2013-01-14    访问次数: 

 

    2012年对于音乐舞蹈学院来说,是非常艰难的一年,但在学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职能部门和兄弟学院的大力支持下,在全体老师的共同努力下,我们逐渐走上了正轨,各项工作基本正常运转,开了一个好头,为今后的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也是丰收的一年。总体来说,可以用三句话概括:第一句话:转变作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学院发展氛围;第二句话:明确目标,全面巩牢“两基地一窗口”的发展定位;第三句话: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

    具体如下:

    一、转变作风,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学院发展氛围

    良好的风气来自于正义而清明的精神,提起精气神,才能干事业。为此,提出音乐舞蹈学院“五要精神”,即:以学生为第一要职。没有学生就没有学院,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没有学生就没有未来,大力倡导“金杯银杯不如学生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学生的夸奖”的职业评价准则,既教好书,更育好人。以团结为第一要责。“不团结就什么事也办不成”,不团结就一定会出乱子,牢牢把老师们的思想团结在学院的发展上来,只有学院发展了,个人才有前途,个人的发展才有依靠。团结首先就是要顾全大局,以学院集体为要;其次就是要心胸开阔、开放包容,对于充满个性的艺术学科,能既坚持个性,又包容多样,尤显重要;再次就是要相互信任,在一个集体里,特别是对于一个新建的、正在广纳天下英才的学院,“信任”就像金子一般宝贵,牢固树立“五湖四海”的思想观念。以实干为第一要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牢固树立实干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学院的每一件工作,为学院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力倡导“以德立院、以艺育人、德艺双修”学院品格,从学院开创之初,就树立起一个良好的风气。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才能自强,落后就要挨打”,有为才能有位,发展才是尽责。以人才为第一要素。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师资力量是第一要素”的观念,大学必须有大师,对于音乐舞蹈专业,“名师才能出高徒”的道理尤其如此。努力打造一支“思想可靠、业务过硬、作风扎实”的教师队伍,是推动学院学科发展、专业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以及宣传交流等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同时,还要选好才,选拔具有音乐舞蹈艺术潜质和天赋的生源。让名师和优生在学院实现对接。

    二、明确目标,全面巩牢“两基地一窗口”的发展定位

    “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能树立正本、厘清源头,只有清楚地知道要干什么,才可能干成什么。音乐舞蹈学院、音乐舞蹈专业的根本与音乐舞蹈学院的源头就是学校党委对学院提出的“两基地一窗口”发展定位。即:将学院建设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传承创新的重要基地、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把这一为什么要办音乐舞蹈专业、办什么样的音乐舞蹈专业、如何办好音乐舞蹈专业的指导思想,融入到学院的各项工作和发展规划之中。经过深入思考,我们在学校党委为我们确定的这一具体发展定位的指导下,进一步确立了学院“以德立院、以艺育人、德艺双修”的院训,明确提出了将“民族特色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人才培养与艺术研究相促进”的学院理念。以这些认识为核心,全面规划和引领学院的良性发展。同时,在学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与中央民族歌舞团签订音乐舞蹈专业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战略合作协议,我院在中央民族歌舞团设立“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基地”,中央民族歌舞团在我院设立“人才培养基地”,实现互利双赢,合作之初,2012年12月,我院赵静、杨国亮、伍莉三位青年教师既受邀参演中央民族歌舞团在东湖国际会议一号大厅对湖北省企业家的慰问演出,并获得演出导演的充分肯定和好评。实现学院学科建设“瞄准制高点、盯住薄弱点、抓好基础点”的发展目标,带领学院发展实现“高位跳水”并“华丽转身”。

    三、求真务实,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具体工作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各就其位、各负其责、各尽其能、各得所需、团结一致,认真做好每一件具体的工作,是落实学校党委对学院发展期待的根本,也是我们取得所有成绩的保障。

    1、以院党总支理论学习中心组、教师政治学习会、学生党团建等为载体,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教师、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理论是思想的精髓,思想是行为的先导,只有指导思想明确,才有统一的意志和行动。学院党总支高度重视师生理论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按照学校党委的统一部署,以学院理论学习中心组、教师政治学习、各级党团组织、各主题活动(如“两访两创”、“创先争优”)等为载体,依据形势发展脉络,积极开展党的理论、文件、政策学习,提高师生思想认识水平。青年教师柳俊明获得学校“学习十八大精神征文”教师组优秀奖,2012级学生黄洲、扬帆分别获得学校“学习十八大精神征文”学生组三等奖、优秀奖。宋发军副院长、刘婷老师被评为校三育人标兵和先进个人。王菊老师荣获校“优秀党员”称号。

    2、根据学院学科建设、专业设置、课程体系、科学研究、宣传交流的特点和需要,科学合理地搭建好学院的组织管理机构。在广泛考察、征求专家意见,在注重近期需要与长远发展的基础上,成立了学院“两系一部”(即:音乐系、舞蹈系和理论教学部)的教学机构,在音乐系下设立声乐教研室、器乐教研室、作曲与理论教研室,在舞蹈系下设立基训教研室、民族民间舞教研室、编创与理论教研室,并根据学院所承担的公共艺术教育责任,设立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教学部,建立了完善、健全的学院教学管理体系,为学院教学、科研、管理等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了基础、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支撑。

    3、根据学院学科特点、工作性质以及管理实际,制定学院各项管理制度。学院仍处于初创之时,所以,各项管理制度与规定的制定是一项基本的工作,也是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为此,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先后制定了《关于定期举办青年教师舞台实践汇报的决定》、《关于课堂教学情况检查的规定》、《关于音乐舞蹈举办周末晚会的规定》、《琴房使用制度及琴卡管理规定》、《音乐学专业技能小课师生双选条例(试行)》等,以及学院各管理岗位的工作职责,共40余项。这些规章制度的蕴酿、讨论、制定过程,本身就具有巨大的教育作用,不仅规范了学院的各项具体工作,使之能够做到有章可循、有据可依;更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了办事程序,增强了为师生服务的意识,改进了为师生服务的质量。规范的管理,良好院风的营造,风清气正的氛围,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敬业精神,在教学科研工作中取得了一系列成绩,其中主要的有:(1)我院副院长尕藏教授、舞蹈系教师华毛措副教授在甘肃省委、省政府三年一届的“敦煌文艺奖”评选中,舞蹈作品《啊啧啧,华锐喜姆》、《阿妹的酒歌》分别获得二、三等奖。(2)在湖北省“长江之春”第一届高等学校音乐教学科研成果评奖活动,我院多位老师的多篇论文获奖,陈明友和刘俊老师的论文《意大利Bel Canto 理论在我国声乐教学工作中的阐释与运用》、王菊老师的论文《声乐教学改革中感情作用之刍议》荣获一等奖,刘婷老师的两篇论文《民族音乐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及其推广途径》、《浅析民族院校音乐选修课的教学方法与创新》、刘俊和陈明友老师的论文《诠释歌剧大师——贾科莫·普契尼》荣获二等奖,杨国亮老师与人合作的论文《流行音乐对普通高校音乐欣赏课的有益补充》荣获三等奖。(3)王菊老师在校工会举办的师德师风青年教师演讲比赛中,力压群雄,荣获第一名,在全校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中,又创佳绩,获得人文社科组第二名的好成绩。(4)我院学生宋紫婷、刘佳音、程静三位同学获得“2012年琴台之声艺术大赛”声乐类专业组一等奖、钢琴类专业组一等奖,青年教师刘婷、王菊、吴涵、杨国亮荣获“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4、科学制定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三个专业的学生培养方案。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根据学校的总体办学宗旨,对我院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培养目标的定位,以及学校特色,并结合学校教务部门“2013版”学生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和要求,制定了我院音乐学、舞蹈学、舞蹈表演专业学生培养方案。并根据音乐学人才培养和专业教学特点,大力推行因材施教,实行音乐学专业声乐、钢琴小课“师生双选”制度,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最佳“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5、配合学校招生办公室,进一步修订和制定2013年学院音乐学、舞蹈表演专业招生工作的有关管理规定、工作方案和具体办法。音乐、舞蹈专业艺术人才的培养,对于学生天赋与艺术潜质的要求,有自己的特殊规律。根据2012年学院音乐学专业招生的情况,对2013年学院专业招生进行了一定的修订,进行新的尝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继续实行稳定招生规模的政策,2013年招生音乐学、舞蹈表演两个专业共计66名学生,其中音乐学分声乐和钢琴两个方向,分别招生22人和8人,舞蹈表演专业招生36名学生,其中男女各18人。(2)对学生专业考试科目设置以及评分细则进行了调整,实行根据学生报考方向只考一门专业课的办法(取消2012年音乐学专业考试实行主副项的做法),即除都必须考试的理论课以外,报考音乐学专业声乐方向的学生只考声乐演唱,报考音乐学钢琴方向的学生只考钢琴演奏,这样,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便于学生集中精力展示自己的专长,又便于学院选出专才。(3)学生考试初复试连续进行,并且复试采用“录像评分”的办法。通过这些办法与制度设计,主要目的是期望为学院的发展选好材、挑好苗。为实现学校对于学院发展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完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6、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在学校组织人事部(处)的具体领导下,组织学院教师公开招聘选拔工作。在筹备期间,学院有专业教师7人,其中声乐教师3人、钢琴教师1人、舞蹈教师1人、音乐理论教师2人,其中副教授2人、讲师5人,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职称结构明显偏低,远远不能满足学院专业教学的需要。为此,按照学校党委的要求,在校组织人事部(处)的具体领导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开展学院专业教师招聘选拔工作。在中央民族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杭州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北京舞蹈学院、福建师范大学等学校,聘请了包括声乐、钢琴、舞蹈、作曲、音乐理论等专业的专家11人,组成声乐组、钢琴组、舞蹈组和音乐理论组共4个组,开展教师招聘面试工作。在专家意见的基础上,经公开招聘、专家考核、学校党委审核批准招聘了7名专业教师。同时,还利用各种途径引进高层次人才2人。2012年学院共引进专业教师9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2人,讲师2人,海外硕士毕业生2人。有效补充了教师的数量,并进一步改善了教师队伍结构,极大地提升了学院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为学院2012级新生入校后的正常课堂教学以及学院的进一步发展和长远目标的实现,提供了有效保障。

    7、加强教学设备建设工作,为学院教学提供保证。在学校党委、行政的大力支持下,学院于2012年7月顺利搬进了新的教学、办公大楼——北区学生公寓门面楼。但由于是新装修改造,气味很浓,并且没有任何教学设施。面对这样的情况,学院克服各种困难(包括对身体健康的影响),一边利用整个暑期,坚守岗位,实行值班制度,开门、开窗,保障教学楼内“通风敞气”;购买绿色植物,吸收异味;一边积极与学校相关职能部门配合,加速购置教学亟需设备,安装教学亟需设施,包括钢琴、电子钢琴、多媒体设施、音乐厅设施、舞蹈教学设施等,及时安装教室座椅、多媒体设备、空调等,有效的保证了本学期开学后的教学需要,使学院首届学生以及学生家长进校后首先看到的是一个赏心悦目、宽敞明亮的教学、学习环境。为老师们开学后正常的上班和教学备课,创造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8、根据学校党委要求,认真举办“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元旦迎新晚会暨音乐舞蹈学院师生汇报演出”,并主动承担、积极参加学校公共艺术教育活动,为学校师生公共艺术素养的提升做出了我们特有的贡献。为了检验我院的教学成效,学校党委决定以我院师生汇报演出的形式,举办“中南民族大学2013年元旦迎新晚会”,接到任务后,学院班子以及全体教师和学生高度重视,认为这不仅是对我院师生教学、学习成果的检验,也是展示我院师生专业修为和精神风貌的好机会,能代表学校举办这样的晚会,更是学校党委对我们的充分信任,是我们全院师生的莫大荣幸。为此,全院师生积极参加,充分发挥学院现有力量的优势,有效克服学院目前的困难(特别学生、教师数量上的不足),通过各种形式保证参演节目的类别和质量。同时,全院师生把这次汇报演出节目的排练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并深化为音乐艺术人才素质塑造的视角,从学生的起点抓起,为学生的四年专业学习提供一个良好开端,也为教师从业之初就展示出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提供锻炼机会。为此,全院总动员,全体教师、学生以各种形式参加了本次汇报演出活动,共排练了20多个节目,先后分练、合练、走台、对光、彩排共近100场次。并于2012年12月30日晚成功演出,为全校师生奉献了一场音乐舞蹈艺术的专业盛宴,获得了学校党委、来宾和观演师生的高度评价与一致肯定,为学院今后的进一步发展开了一个好头,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通过这次演出,不仅检验了队伍,指明了专业建设方向,更凝聚了人心,提升了师生的精气神,也转变了学院风气,把师生的才干都汇聚到了学院的发展上来。同时,学院教师积极参加地方政府主办的各项文艺演出活动,以实现学院成为“中国少数民族音乐舞蹈宣传交流的重要窗口”这一目标,为学院扩大社会影响提供支撑。青年教师赵静受邀参加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主办、文化部艺术司支持、湖北省文化厅承办的湖北省第一届艺术节开幕式文艺晚会演出,我院青年教师集体与意大利歌唱家克里斯蒂安·里奇同台交流演出。我院教师还积极承担了全校学生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以及指导学校学生各业余音乐舞蹈社团的活动,王菊、刘婷、王婷等分别承担国际教育学院留学生、继续教育学院新疆班学生、计算机学院国际教育交换生等学生的音乐舞蹈艺术教育课程,杜鹏、劳艺、刘俊等多名教师在学生中开设大学生音乐舞蹈艺术教育课程,王婷老师承担学校大学生艺术团的艺术指导工作,高幸老师利用假期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合唱团提供伴奏,并利用假期随团参加比赛,等等。为普及音乐舞蹈艺术、提高学校师生艺术知识水平和艺术欣赏能力,做出了学院的贡献。为此,学院被学校推荐为“湖北省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刘婷老师被推荐为“湖北省大学生公共艺术教育先进个人”。

    9、成立学院分团委、学生会,有效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日常管理工作。学院今年首次招生,仅有学生26人,新办且人数极少,给学生工作带来很多非常规性的困难,使学院的学生管理工作面临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学院学生工作以学风建设为主体、以制度建设为保障、以日常管理为依托,开展扎实有效的学生管理工作和丰富多彩的学生课余活动。并切实做好学生新生入校的入校教育和环境适应工作,帮助学生尽快转变角色,以适应大学学习生活。

    10、有效开展工会工作,关心教职工的日常生活,为学院教学科研等工作的有序开展提供辅助。关心教职工生活,认真做好职工的日常帮扶工作,关心老师的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需要,联系和衔接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帮助老师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困难,为老师们安心工作,尽快融入学校、融入学院,创造条件。

 

                                                  

                                                                                          音乐舞蹈学院党总支、行政

                                                                                          二O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