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科研 | 学术动态 | 正文
民大法霁沙龙第六期成功举办
作者:  编辑:刘新平  审核:  发布:  发布时间:2021-11-04

11月2日晚,民大法霁沙龙第六期成功举办。本期沙龙以“传统技艺类非遗的法律综合保护模式实证研究”为主题,同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在法学院219会议室设立线下会场的同时,通过腾讯会议的方式,吸引了四十余位老师、研究生和本科生参与。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妥学进担任沙龙主汇报人,王瑞龙教授、何平副教授、杨帆副教授、张军荣副教授和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通担任与谈嘉宾。沙龙由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孙其琛主持。




本次沙龙分为主题汇报、与谈人与谈和交流互动三个环节。主题汇报环节,妥学进同学从知识产权保护、公法保护和特别权利保护的视角,利用均衡价格、成本与收益、创新激励等理论对传统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法律保护进行了深入探讨,分析了三种保护模式的功能和局限性,提出了完善公法和私法综合保护模式的路径。

与谈环节,王瑞龙教授提出如下修改建议:一是进一步推敲文章结构的逻辑以及观点、文字表达的逻辑性和准确性;二是尽可能梳理清楚现有制度在实践中运用状况;三论述重点是如何利用好现有制度、如何建立健全具体的规则,而不是选择什么样的模式。



何平副教授首先肯定了论文选题的价值和汇报人为这篇论文所作的努力,随后给出了改进的建议。她指出,文中提及的若干假设性的结论需要结合实践中产生的效果加以讨论,特别是以实证分析方法论证集体权利模式能否实施问题,同时应加强对综合模式中私法公法衔接问题的阐述。她强调,本篇文章的最大价值应是将实证分析方法贯彻到底。



杨帆副教授赞同前两位老师的看法,并提出论文核心命题的提炼路径有待进一步明晰、逻辑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基本观点有待进一步明确、规范性有待进一步加强等修改意见。他还建议可以多参考外文文献,了解目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全球进展。



张军荣副教授从实证研究入手,提出了五点建议:一是点明文章的实证研究体现不足;二是文章须补充“为何只选择技艺类的角度而不选其他角度”的说明;三是聚焦于文章的核心讨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四是注意文章的协调性,避免文章逻辑前后矛盾;五是加强国际视野,丰富文章内容。


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博士研究生王通认为,该选题的角度十分新颖且有深度。他指出,该文章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方式只提及了法律方式,应增加其他的保护方式的论述,并对文章的规范性和严谨性提出了具体建议。



交流互动环节,法学院博士研究生刘勇军提出文章应该通过一定的法经济学分析来予以完善。也有本科同学针对知识产权论文写作方面提出自己的几点困惑,王瑞龙教授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

伴随三个环节的结束,主持人孙其琛同学为本期沙龙做了一个全面的总结,对本次出席的各位老师表达了谢意。至此,第六期法霁学术沙龙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供稿:邓威

                                                          摄影:王慧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