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学院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新闻 | 正文
第十九届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顺利举办
作者:张星、汪化睿  编辑:柳俊明  审核:祁帆、潘红祥  发布:柳俊明  发布时间:2023-06-14

 6月10日,第十九届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在我校举行,会议主题是“数字社会与民间法”。本次会议由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中央四部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主办,中南大学未来法治研究中心、《民间法》集刊编辑部协办。广州大学谢晖教授及来自全国的百余名专家学者齐聚南湖之滨,共同研讨民间法在数字社会的现实状况与发展趋势。

 开幕式由中南民族大学法学院院长潘红祥教授主持。中南民族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段超致辞表示,热烈欢迎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到民大砥砺学术,希望通过本次会议的举办,为民间法、民族习惯法研究贡献新力量。全国著名法学家、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谢晖教授致辞,对主办方、协办办方表示衷心感谢,并分析了数字时代民间法研究的努力方向,提议对平台规则进行聚焦和研究。

 在主旨发言环节,南开大学于语和教授、湖北大学魏敦友教授、西北师范大学牛绿花教授、中国农业大学瞿见副教授先后做主旨发言。南开大学法学院于语和教授以“口号治理功能的历史考察”为题,对“口号”的内涵、结构和历史沿革归纳梳理,认为“口号”具有传播快捷、朗朗上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化繁为简、发动群众的治理功能,从而为习惯法研究提供了新视角。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魏敦友以“现代性的超越性祛魅与法治中国的两难:从金观涛《轴心文明与现代社会》与於兴中《素质数养》谈起”为题,分享了对“皇权不下县”“道德不治国”等的思考,认为皇权能否下县关键看政府的治理能力,单凭道德、善恶观念治理社会将阻碍社会发展,必须强化制度治理。西北师范大学法学院牛绿花教授以“新时代如何研究习惯法:以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为视角”为题,结合自身对习惯法的研究,认为新时代习惯法、民间法研究必须与社会治理的国家话语同频共振,从中寻找中华优秀传统法文化与现实契合的内容,跟踪新生成的习惯法、民间法规范。中国农业大学副教授人文与发展学院瞿见以“‘依口代笔’与‘依稿代笔’:清代清水江契约的代笔方式”为题,对清代清江契约代笔如何制作、如何代笔、代笔的方式等问题进行阐释,并对代笔人进行角色定位分析,认为清代清水江契约的代笔人存在“我手写人口”乃至“我手写人心”的现象,代笔人在代笔的过程中存在主体表达。

 本次会议分为三个单元进行,三十余名专家学者作主题发言。在第一单元“民间法基础理论与少数民族习惯法”中,发言人对和亲文化、景颇族丧葬仪式等诸多民间法资源进行挖掘,分析了民间法对于维护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和睦的重要价值和功能,同时也有学者从方法论上反思了民间法的研究范式。在第二单元“民间规范的经验研究”中,发言人对田边地角管理习惯的司法适用、民事习惯在基层法院调解中的运用机制、基层社会里的“黑话”、彩礼诉讼中的话语策略等作出经验分析,揭示了民间法的运行现状、运行机制与运行策略。在第三单元“数字社会的民间法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发言人围绕文化产业数字化中的数据产权交易法律体系建构、人工智能治理与秩序构建的法学路径等进行研讨,分析了数字时代平台规则治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炼出数字社会的数字赋能、数字治理、数字权利、新兴法律主体等富有学术价值的问题。

 闭幕式上,谢晖教授对来自全国各地持续关心民间法、习惯法研究的专家学者致谢,对主办方、协办方单位表示衷心感谢,并现场赋诗表达谢意,认为本届会议可谓“夏日江城气沸腾,围桌论理尚争鸣”。同时,第二十届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将由怀化学院、新疆理工学院联合承办,两家单位代表表示将以本届研讨会为标杆,继续办好下一届研讨会,推动民间法、习惯法深入拓展,为我国法治建设贡献智慧。至此,第十九届民间法、民族习惯法学术研讨会顺利完成全部议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