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9日下午,我校组织召开学校楼宇、场所命名工作研讨会,对相关命名方案进行讨论。党委宣传部、党委学工部、发展规划与学科建设处、基建处、后勤保障处、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机器人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等单位负责人和教师代表参加会议。会议由党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贺展主持。

研讨现场。龙华摄
会上,贺展介绍了楼宇、场所命名工作进展情况。按照学校党委要求,依据“突出‘铸牢’主题、体现学校特色、贴近具体功能、坚持系统观念、便于识别传播”等五大原则,结合“三个立足”和“三个相联系”的思路,党委宣传部对前期征集的全部命名建议进行了系统梳理、科学归类和多轮深入研讨,逐步凝练形成2套清晰的命名体系思路。其中,一套思路突出文化内涵,立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线,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立足校情校史和学科特色,注重名称的典故出处与文化寓意,力求通过命名传递学校的文化积淀与精神追求。另一套思路则更加注重实用与传承,突出与功能定位相联系、与地理位置相联系、与特色亮点相联系,充分尊重校园空间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形成的集体记忆。在此基础上,经过仔细梳理、整合优化,最终形成了3套各具特色、各有侧重的命名方案,为后续决策提供了丰富选择。
与会人员围绕3套命名方案展开了热烈而深入的交流与讨论。大家结合部门职能与专业背景,从不同角度对方案初稿提出了诸多建设性意见,如建议部分名称可进一步凸显学科特色,增强标识性;需注意名称的易传播性,避免生僻用字;注重命名的系统性与协调性,确保名称风格一致、相互呼应。讨论内容务实具体,为进一步完善命名方案奠定了扎实基础。
会议对命名方案达成了初步共识。党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认真梳理、逐条研究会上收集到的宝贵意见与建议,对现有命名方案进行精细化修改与完善,并在校内外更大范围内征求意见,确保命名工作既契合学校文化底蕴,又回应师生共同期待,使最终成果成为彰显学校精神、传承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